權穎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初中物理教學已經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桎梏,不斷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初中生的教學需求,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以及主體意識、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策略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培養嚴密而具有邏輯性的科學思維。因此,初中物理教學應扎實有效地采取具體的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綜合發展。
一、課堂導入新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成為一個關鍵點,是因為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激發學生興趣,為后續教學鋪墊良好的基礎。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創設一定的導入形式,體現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他們學習知識的欲望。比如說,在物理課的第一節課上,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教師通過生活實例導入這樣的內容:用漏斗吹乒乓球,為啥球不掉?水燒開后為什么會有煙霧?用塑料梳子梳頭,頭發為何會飄起來……這些簡單的實驗現象的引入,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認識到物理現象與生活息息相關,由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即將學習的物理內容充滿了求知欲望。
二、開展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必須通過大量的實驗與實踐活動,演示各種物理定理、定律以及規律,因此,在物理學中觀察和實驗成為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實驗有極大的熱情,渴望進行實踐操作,探索科學的奧秘。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實驗活動,包括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實驗以及教師的演示實驗,還包括課外小實驗。根據教學所需,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師生可自制教具、自備教具進行試驗,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現有物品進行實驗。實驗教學課上課下都可以進行,而實驗室所需配備的器材既有學校所提供的,也有自備自制的物品,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通常情況下,教師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調動學生的親切感,激發他們的操作興趣,使他們易于接受,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興趣自然被激發。比如說,在壓強實驗中,所用的是自備的教具,如鉛筆和小刀;做慣性演示實驗時用黑板擦與紙張或者鋼筆;在色散實驗中用水與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如此種種,實際上都是通過形象而直觀的演示實驗,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生活化的實驗展示中培養創新意識與精神。
三、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圍繞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教學“力的三要素”這一內容時,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問:為什么打蛇要打七寸?俗語中“牽牛要牽牛鼻子”情境所反映的是三要素中哪一要素的具體作用?又如,教學壓強知識,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則是:用細細的繩子做書包帶以及用正常的書包帶有何不同?坐硬板凳與沙發感覺為何不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的興趣被點燃,產生了探究欲望。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之中,融情入境,學會觀察和思考知識,興趣被激發,逐漸突破重難點,不斷提升學習自信心,以及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鞏固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雙邊活動,通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培養以及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之下,師生之間做好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引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切實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同時教師還需正確評價學生,對學生進行客觀而具有正能量的評價,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汲取知識養分,構建自我的知識框架。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方式多種多樣,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物理,愛學物理,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徐勤強.探討培養初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
[2]謝蕾.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A].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期座談會資料匯編[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