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志
摘 要:首先闡述情感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意義,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合理運用情感教育法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推動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情感教育;班級管理
一、情感教育法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意義
(一)師生之間相互理解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交流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雙方建立良好的關系與情感。只有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才能綜合了解每位學生的發展情況,開展后期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計劃與管理方法,關心愛護每位學生,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順利開展管理工作
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保證班級內部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相同的待遇,并時刻關注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仔細觀察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與心理變化。因此,語言魅力與溝通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顯,當教師擁有一定溝通水平之后,才能夠保證最終的溝通效果,為后期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現階段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一些全新的教育觀念與方法被提出并廣泛應用,但是部分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習慣性延續傳統的教育思路,難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受這種教育理念與管理模式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會有一種距離感,當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時,并不愿意主動向教師求助,難以及時解決問題。另外,部分教師看到學生犯錯后,尚未發揮語言的魅力,而是采取說教的方式批評學生,學生因此產生較強的抵觸心理,甚至還會產生厭煩心理,因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動,會直接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缺乏科學管理方式
溝通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溝通的方式相對多元化,但是部分教師在開展班級工作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并沒有采取最佳的方法,習慣性延續單一的管理方式。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若教師與學生溝通時所采取的方式較為單一,則難以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例如,部分學生可以接受教師的直面批評,充分認識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但是部分學生承受能力有限,若教師采取批評的方式會讓他們產生抵觸心理,甚至不會改正犯的錯,還會出現極端的行為,影響學生今后全面發展。
三、情感教育法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尊重學生人格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基礎也是信任,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時,也應秉承理解與信任的原則。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自尊心也會隨之增加,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教師與家長的尊重。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應用情感教育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學生難免會犯錯誤,教師不應一味地責罰,而要幫助學生分析犯錯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真正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挖掘學生優點
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學生看待同一事物的觀念也有所不同,部分學生默默無聞,部分學生個性張揚,教師應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每位學生身上的優點,并給予其肯定與支持,引導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面對默默無聞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著重培養其寫作能力,面對性格張揚且能歌善舞的學生,教師可鼓勵其發展自己的特長,參加一些音樂比賽活動,借助這樣的方式發揮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提高創造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學生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自身榮譽感與責任感。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班級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主要平臺,與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息息相關。受多元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尚未成熟,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心理情況,引導學生的學習水平達到一定標準。另外,教師可將情感教育法應用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構建和諧向上的班級氛圍,運用情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梅冬.淺析初中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優化師生關系[A].2020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2020
[2]管志芬.啟迪思想,溫潤心靈:淺談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A].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