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基于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活以及培養策略展開探討,提出了成就精彩數學課堂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興趣;創造性思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培養價值。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性格特點,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斷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猜想等方式,不斷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造精彩課堂。
一、創設情境,結合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
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創設數學情境,同時還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所講授的數學新知,通過對教學教案的合理設計,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教學內容。在此模式下,學生便于提出有針對性的數學問題,實現對新知的認識與再創造。數學教師創設教學情境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為學生搭建橋梁,讓學生了解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結合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情境的創設可以結合生活化模式,針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項,引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不斷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對“簡單的周期”的講授,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學校舉辦的體育節即將來臨,為了迎接體育節,我們學校設計了插彩旗的方案,應如何進行設計,才能使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彩旗獲得最佳搭配,體現出和諧的美感?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結合學習的周期知識,發現根據特定規律進行排列的彩旗設計,都存在美感。教師做出解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周期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進而探索其內在的規律,容易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規律的數學模型,進而形成探究欲望,為知識再創造奠定基礎。
二、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數學是一門涵蓋了概念、定義、圖形等多種純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學科,小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數學教師需基于小學生有限的認知水平,在課堂講解中,不斷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在學生頭腦中建構數學模型,進而加深對復雜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主動地探尋、分析知識內在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創新意識。
例如,小學數學中“立體圖形結構”有關知識的講解,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熟悉的實物圖形,之后將實物拿走,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此圖形形成勾勒,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與立體感,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突破常規思想,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要讓學生不局限在固定的解題思路中,要突破思維固化模式,不斷拓展思維的方向和角度,結合多種方式尋求解決方案,以此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結合多媒體輔助,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我國的科技不斷進步,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教育領域也逐漸滲透信息化技術,很多學校開始建設多媒體教室,體現了教育的與時俱進。使用多媒體技術,能更形象、直觀地將知識呈現給學生。對小學數學而言,教師也可以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數學教學中復雜的概念、定理、圖形,通過動態圖畫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
例如,在教學“時間、速度、路程”的相關內容時,如果教師使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對“同向、相遇、背離”等數學名詞的含義,理解起來模棱兩可,教師也不能通過語言講授的方式,清晰地講解這些名詞的含義。結合多媒體技術動畫的形式,將名詞之間的關系進行展示,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動畫構圖,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這些名詞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了解相遇等問題的本質內涵,構建數學模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推動下,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的培養,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同時,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幫助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當學生面對復雜、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掌握和理解的過程變得相對容易時,學生會更有興趣地學習數學,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艷.靈活求變:淺談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習慣的培養 [J].科教文匯,2019(6):131-132.
[2]胡修麗,涂鴻吾.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就小學數學課堂精彩[J].考試周刊,2019(59):65.
作者簡介:柴建珠(1981—),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