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當前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意義重大。該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配合,尤其在進行新入園幼兒的身體素質鍛煉時,幼兒園和家長雙方必須統一育兒觀念,重點關注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
一、樹立家園共育的觀念
健康的身體素質是幼兒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家庭和幼兒園雙方面共同努力。若要提高新入園幼兒的身體素質,需要轉變家園共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責任感。幼兒教師作為開展家園共育模式的主體之一,需要積極推動家長參與該過程。與此同時,幼兒教師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使其不僅關注新入園幼兒的學習,更關注其身體素質。因此,幼兒園可以組織家長學習家園共育的相關理念知識,提高家長的家園共育意識。家長需要意識到,作為家園共育中的另一個主體,要重視教育理念的更新、重視家庭教育,意識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配合能夠幫助新入園的幼兒獲得更好的身體素質。
二、發揮園內的主導作用
幼兒園的教師作為新入園幼兒的引導者,其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質對幼兒的引導效果有直接影響。尤其對于新入園的幼兒來說,教師在幼兒園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家園共育中教師的作用,幼兒園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素養的培養,不斷突破自我,掌握更多、更先進的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教學手段,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素養,加強家園共育理念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同時,幼兒園應積極為幼兒教師組織提高新入園幼兒身體素質的培訓活動,加強學習交流,積極去先進單位學校參觀,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專題培訓。通過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秉持家園共育的理念,積極與家長進行與新入園幼兒身體素質相關的交流。除此之外,園長作為幼兒園的總負責人,直接影響著家園共育理念下提高新入園幼兒身體素質工作的落實。因而,幼兒園園長應對新入園幼兒加以重視,對其身體素質的情況予以關注。
三、構建家園共育新橋梁
家長需要明確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共同努力,僅靠單方面的努力都并不能讓幼兒實現全面成長。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模式中,幼兒園可以采用定期開放家長日的方式,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在家長的配合下,新入園的幼兒能夠更快地融入園區學習,也能夠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身體素質鍛煉活動。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采用監控視頻、微信群發幼兒日常表現的方式,將日常的身體素質鍛煉活動即時發給家長,與其進行及時溝通。家長在指導幼兒身體素質鍛煉遇到任何問題時也可以隨時與幼兒教師溝通,幫助新入園的幼兒更好地適應園內的身體素質鍛煉,進而提高其身體素質。幼兒園可以建立本園的相關網站,方便家長對新入園幼兒在園區內的學習、生活進行瀏覽,關注幼兒園的日常動態,了解新入園幼兒身體素質的表現。家長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提出提高新入園幼兒身體素質的策略。例如,幼兒園可以在網站平臺上針對新入園幼兒家庭發布身體素質鍛煉的周計劃、月計劃板塊內容,幫助家長及時了解新入園的幼兒在園區內的身體素質鍛煉進度,有助于家長在家庭中開展家庭身體素質鍛煉教育。
四、提高家長的關注程度
家園共育的重點是需要家長提高對幼兒身體素質鍛煉成果的關注,家長習慣性地將幼兒的成長完全交付給幼兒園,期望通過幼兒園的教育能夠讓幼兒獲得較好的知識基礎,但幼兒的學習不是單一的學科成績,還包括生活常識、習慣以及最重要的身體素質等,此類工作需要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加強對幼兒身體素質的關注,提高其對家園共育的重視。新入園的幼兒會在幼兒園的教育中以及幼兒教師的監督管理下進行適度的身體鍛煉,然而在走出校門后,缺乏幼兒教師的監督管理,在父母和家人的縱容下,幼兒往往會缺乏身體素質的鍛煉。此時,家長需要關注幼兒的表現,不能溺愛幼兒,使其在家庭生活中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因為一旦不良習慣養成,不僅會使其身體素質下降,還會影響幼兒在幼兒園中對身體素質鍛煉活動的配合程度。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幼兒有著較深的影響,尤其對于剛入園的幼兒而言,家庭對于其思想的影響遠遠大于幼兒園的教育,因此需要家長重視家園共育理念的實施,在家園共育理念下積極配合幼兒園制訂身體素質鍛煉計劃,增強幼兒園在幼兒心中的威信,使新入園的幼兒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身體素質鍛煉。
總而言之,家園共育是當前提高幼兒身體素質至關重要的方法,尤其對于新入園的幼兒而言,只有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才能夠使其更好地配合園區的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提高新入園幼兒的身體素質,需要積極樹立家園共育的理念、發揮園區的主導作用、構建家園共育新橋梁、提高家長的關注度。
注:本文系甘肅省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影響新入園幼兒秋冬季出勤率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課題批號:TS[2020]GH25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