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娟
嬰兒和幼兒統稱為嬰幼兒,嬰幼兒一般是指0~3歲的小孩。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身體各項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且最初的喂養方式大多是母乳喂養及適當添加相應的輔食。但部分家庭因經驗不足,在喂養嬰幼兒時存在喂養誤區,只有做好嬰幼兒家庭喂養知識的普及,才能提高嬰幼兒自身的免疫力,使嬰幼兒處于一個最佳的發育狀態。
在實施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指導過程中,相關部門主要采取線上詢問和家庭走訪的方式,用于詢問、記錄相關新生家庭及幼兒家庭孩子的家庭喂養情況,確保家庭喂養方式的正確性,保障嬰幼兒的喂養安全。在家庭喂養護理指導過程中,鼓勵母乳喂養,并支持產婦按時到醫院進行相應的體檢工作,確保自身母乳的質量,且后續家庭喂養評估工作的開展也尤為重要。做好上述家庭喂養護理指導工作能夠更好地為每個家庭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喂養環境,保障嬰幼兒的喂養安全。
由于嬰幼兒通常身體素質較差并且其免疫能力較低,因此為了保障嬰幼兒的正常發育,父母應加強對嬰幼兒睡眠狀況以及喂養狀況的重視。同時,護理人員也應定期向嬰幼兒的父母咨詢嬰幼兒的相關發育狀況,并通過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嬰幼兒是否發展順利。在護理人員向嬰幼兒父母進行咨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也需要對嬰幼兒的發育環境進行觀察。在對嬰幼兒發育環境進行觀察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既需要對室內的溫度、濕度等常規數據信息進行觀察與測量,同時也需要對嬰幼兒所處的衛生狀況以及衣服軟硬、厚薄等方面進行觀察、測量。并且,為保障嬰幼兒的順利生長發育,護理人員還需要對嬰幼兒的發展現狀以及精神狀態等進行觀測。
雖然通過護理人員對嬰幼兒生長環境的觀察與詢問可以有效了解到其嬰幼兒是否發展順利,但簡易的觀察無法準確地了解到嬰幼兒的發展數據以及是否感染疾病等信息。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到嬰幼兒是否感染疾病及其具體發展數據,嬰幼兒父母還應定期帶其進行相關的體檢。在嬰幼兒體檢過程中,護理人員首先應當對嬰幼兒進行頭部以及皮膚表面的檢測,從而確定其是否患有腦類疾病以及皮膚病等。其次,護理人員還需要對嬰幼兒的口腔、四肢以及生殖器等進行細致檢測,從而避免其患有相關疾病而影響到嬰幼兒未來的正常發育。為了更好地保障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護理人員在對嬰幼兒進行體檢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使用完全消毒的檢測器具,同時還應避免對嬰幼兒進行體檢時出現動作幅度過大的現象。
通過護理人員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環境進行的觀察與咨詢以及對嬰幼兒進行的體檢,護理人員可以準確的了解到嬰幼兒當前的發展現狀。通過對其嬰幼兒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后,護理人員應當對嬰幼兒父母提出相應的護理建議。首先,嬰幼兒的父母應當對嬰幼兒做好相應的保暖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嬰幼兒的父母可以通過利用空調等設備適當提升家中溫度,從而避免嬰幼兒感冒。同時,嬰幼兒父母也可以通過加厚嬰幼兒的衣服以及被褥等做好嬰幼兒的保暖工作。
其次,護理人員還應對嬰幼兒父母進行相應的喂養指導。為了使嬰幼兒可以獲取充足的養分,產婦應在嬰幼兒哭泣時對嬰幼兒進行哺乳。并且,為防止母乳不充裕,嬰幼兒父母還應提前準備相應的哺乳奶粉。為避免嬰幼兒缺乏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嬰幼兒的父母一天需要為嬰幼兒哺乳8~10次。若哺乳次數過多則有可能導致嬰幼兒出現消化不良等現象,導致嬰幼兒出現部分腸胃疾病。同時,嬰幼兒的父母還應定期對嬰幼兒的體重進行測量,若出現異常則需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測與治療。
在嬰幼兒生長與發育的過程中,嬰幼兒的父母還需要做好對嬰幼兒排便的護理。通常嬰幼兒每日的排便次數應為3~5次,若嬰幼兒的排便次數與之不符,嬰幼兒的父母應及時查找原因。同時,嬰幼兒的父母還應學會根據嬰幼兒排便的顏色以及數量等確定嬰幼兒的狀態,從而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護理。首先,若嬰幼兒的排便為黃色,則表示嬰幼兒有一定的消化不良,嬰幼兒的父母應及時對其進行護理。若嬰幼兒的排便次數顯著增多并且其大便較為黏稠,則表示嬰幼兒可能患有部分腸道疾病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嬰幼兒父母對其排便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嬰幼兒父母還應避免使用過硬的紙張以及尿布等,以免對嬰幼兒的皮膚造成損壞。
在家庭喂養護理干預指導中明確提出了喂養嬰幼兒的家庭必須做好環境清潔工作,及時做好室內清潔和通風等工作,確保嬰幼兒處在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基于嬰幼兒自身免疫力較差,極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在家庭喂養過程中必須確保接觸嬰幼兒的家庭成員自身是一個健康體,嬰幼兒家庭成員一旦出現感冒、發燒等癥狀不宜接觸嬰幼兒,以免出現感染現象。喂養過程中還需定期對喂奶的奶瓶、毛巾、澡盆等做好清潔、消毒,嬰幼兒衣物也要做到單獨清洗。除上述外,還需定期通知嬰幼兒家庭帶孩子到婦幼醫院做疫苗接種工作,預防傳染病。
目前我國已經落實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指導的普及工作,能夠讓社會上更多的家庭重視嬰幼兒時期的喂養。規范嬰幼兒家庭喂養,提高嬰幼兒自身免疫力是當前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指導工作的宗旨。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指導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本著耐心與敬業的精神,積極同產婦及其家庭成員做好溝通,以便后續的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嬰幼兒家庭喂養護理指導工作的內在作用,使得每個家庭能夠掌握嬰幼兒喂養技巧。同時工作中還要隨時耐心地解答產婦喂養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更好地幫助嬰幼兒安全地度過新生兒和嬰兒時期,為嬰幼兒創建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