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一場疾病,全家返貧!據美聯社26日報道,印度的新冠疫情令該國數千萬中產階級家庭遭受“生活質量降級”——很多新冠患者經歷了劫后余生,卻發現原本的小康家庭已經債臺高筑。印度高昂的醫療費用、匱乏的醫療投入以及孱弱的保障體制受到關注。
作為一名市場營銷從業者,新德里居民阿尼爾·夏爾馬原本家境尚可,但兒子罹患新冠肺炎,他為支付各項醫藥費迅速耗盡了多年積蓄,不得不靠四處舉債維持。通過親友資助和眾籌網站,夏爾馬一共為兒子支付了逾5萬美元的醫療費用,這樣的債務對他家而言是“畢生未見”的。面對鏡頭,夏爾馬聲淚俱下地表示:“我本是個驕傲的父親,如今卻活成了乞丐。”在距離新德里2400公里的曼尼普爾邦首府英帕爾,黛安面臨著同樣的窘況:為救治母親和姐姐,她花光了存款,然后又借遍了親友和姐姐的同事,但最終也沒有挽回兩名親人的生命。就在姐姐不治身亡后,醫院遲遲不肯交還尸體,直至她當掉全家的金飾珠寶、付清了約5000美元的治療欠費為止。
報道稱,印度政府對公共醫療體系的預算投入堪稱“寒磣”,僅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6%,該比例比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還要低。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疫情暴發時該國公立醫院迅速爆滿,大量患者只能被安置到私立醫院就診。
依照印度的收入水平,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將該國日收入10美元至20美元的個人劃為“中產階級”。該機構一項報告認為,疫情至少讓印度3200萬中產人士返貧,而該國日收入低于2美元的貧困階層增加了7500萬人。
公共衛生專家指出,令印度民眾在疫情期間深陷債務或貧窮的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很多印度人需自掏腰包支付約63%的醫療費用,二是私立醫院與重癥設備使用費極其昂貴。以黛安為例,她的姐姐在某私立醫院的每日花銷約合1300美元。盡管莫迪政府2018年推出了號稱覆蓋5億貧窮民眾的醫療保險計劃,但該保險項目弊端顯著,很多需要患者自費的花銷都覆蓋不到,且各邦對于保險政策的具體實施也存在偏差。▲
環球時報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