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琪
關鍵詞 新媒體;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學生天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08-0037-03
“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于2016年1月1日創建,以中學生讀者為受眾,定期推送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微信文章,策劃適合中學生參與的互動活動,現已吸引大量中學生讀者關注、閱讀,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閱讀量最高超過3萬次。
“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的特點是依賴基礎,強調互動。依賴基礎:依賴《中學生天地》雜志的讀者群體基礎和優秀文章內容基礎,引進與雜志內容配套的“真人圖書館”“青春紀事”“語文課”等與中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欄目。強調互動:邀請知名漫畫家慕容引刀先生設計漫畫形象“銳仔”與學生互動,并根據學生提問推出每周的問答策劃文章和Q&A周刊,站在學生的視角,看世界、想問題、做策劃,深受中學生讀者的歡迎。
2.1 文章選題體現發展核心素養
“中學生天地”的品牌欄目為“問答策劃”,該欄目于每周五推出,以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為由頭,由編輯自主策劃選題并約請相關專家對這一問題的深度回答,進行編輯后形成一篇公眾號文章。該欄目文章大多為原創內容,文章內容深淺適中,圖文并茂。學生通過文章中的回答,既了解了新知識,又吸引他們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提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大主要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1]。
作為一本中學生雜志的新媒體,“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也深知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媒體責任,微信策劃文章的主題內容多與素質教育內容相關。“問答策劃”的選題主要可以分為七大類別:文化歷史類、科學科普類、學習方法類、健康生活類、時事新聞類、實踐創新類和其他類。分類中的文化歷史、科學科普、學習方法、健康生活、時事新聞、實踐創新正好可以對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文章選題分布及對應素養見表1。
由表1可見,“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中有超過81%的原創策劃文章內容和發展核心素養有關,說明“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經過編輯精心策劃的內容不僅關注素質教育中的發展核心素養,且素質教育的多個方面均有涉及。
在此,要著重說明的是:2020年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新聞話題較多,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著重報道了在這些新聞事件中有責任擔當的中學生,所以在表1中時事新聞類選題比重為最高。
除了原創的策劃文章外,其他欄目也充分體現了“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關注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例如2019年,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開設了專門在周六推出的科普專欄“萬萬沒想到”;定時推出的“真人圖書館”,每周介紹一個不同的職業,關注學生的生涯規劃發展;“語文課”欄目則立足于《中學生天地:語文課》雜志,關注語文學習方法和素材收集,時效性高,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2.2 系列報道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立德樹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
2020年10月,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聚焦教育扶貧,策劃了“彩云之南”系列報道。記者遠赴云南大理、芒市、浙江德清多地,實地采訪報道因為教育脫貧政策受益的中學生。
通過前期調查,編輯部定下了4個重點采訪對象:來自云南德宏州自治縣,目前在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就讀的高中生張家洪;來自云南大理州漾濞縣黑馬村,全村第一個考上一本的大學生李佳玲;來自云南大理州彌渡縣,目前是彌渡一中的老師徐愛玲;來自浙江衢州柯城區,正在接受“互聯網+義務教育”幫扶的中學生鄭高鑫。他們或差點丟失入學機會,或曾接受薄弱的教育資源,但“東西協作”“國家助學貸款”“公費教育師范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等政策的實施,讓他們擁有了教育的機會,改變了自己甚至是家庭的狀況。最終,中學生天地微信通過“彩云之南”系列報道中的7篇微信文章和1則Vlog視頻,用多媒體呈現的方式展現這些學生的故事。
“彩云之南”系列報道中涉及控輟保學、東西協作、互聯網+義務教育、人才支教等多項政策,報道的故事生動感人。因為采訪的主人公均為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讀者同齡人,所以中學生在閱讀時代入感更為強烈,也更能感受到教育扶貧這一政策的重要。愛國教育與責任感教育是當代中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彩云之南”微信系列報道的意義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仿踐行者[4]。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的系列報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每一篇微信故事與編輯中,引導中學生通過閱讀同齡人的故事,了解國家政策,并進一步理解社會主義價值觀。
為了更好地吸引中學生關注、閱讀微信,“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以“問答”方式作為微信的核心,邀請知名漫畫家慕容引刀先生設計漫畫形象“銳仔”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通過微信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并根據學生提問推出每周的問答策劃文章和Q&A周刊。

問答形式和銳仔形象一經推出,就受到中學生讀者的熱烈歡迎,微信后臺每周都能收到上百條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凡是編輯覺得有意義,在中學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都會被放入微信公開推出的欄目中,邀請對應的專家回答,在幫助到特定同學的同時也讓更多有類似困擾的中學生得到幫助。
2016年6月,某學生在微信向“銳仔”提問“快要高考了,卻不斷失眠,要怎么解決”的問題,編輯即邀請了學軍中學資深心理咨詢老師邱許超用生動有趣的說明回答此問題,配合上圖片和學生討論制作了一條《馬上中考/高考了,我卻睡不著了!?》的微信文章。通過這篇根據學生問答策劃制作的文章,學生可以了解到臨考時容易心情緊張睡不著的原因,并以最科學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類似困擾,深受中學生讀者的好評。
到2020年12月止,微信現已收集到的近千條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大多數問題都與心理、學習或者科普類有關,而這些中學生讀者關心的問題正是素質教育發展核心素養關心的幾大方面。“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針對這些的問題,已邀請了涵蓋心理咨詢、健身健康、飲食健康、人文歷史、科學界等接近百位專家人士為學生回答,幫助中學生讀者解決了很多困擾和疑惑。“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始終將學生的問題和困惑放在首位,用媒體的廣泛資源和適合學生參與的形式,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答困惑。
4.1 互動活動強調實踐教育
2020年2—4月,“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策劃了兩個互動活動:“用照片走一場懷舊風”、讀書月系列活動。
為鼓勵學生能夠在春節期間學會關注身邊有愛的細節,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開展了“用照片走一場懷舊風”活動,讓學生任選“有一種秀恩愛叫‘白頭偕老”或“那些年的老寶貝”中一個主題,按要求拍攝一組照片,并附上一段話。不少中學生讀者在春節期間,拿起相機開始關注家里的爺爺奶奶和家里的老物件,并學會研究、學習、記錄身邊有愛的細節。
而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在4月讀書月期間推出了送書的系列活動,活動分為“一份和未來有關的書單”“帶你開啟BOOK思議之旅”兩個主題。前者向同學們征集了他們最想了解的職業和專業,再通過這些職業人士推薦書籍,中學生通過閱讀他們感興趣的職業的書籍,能更好地了解未來,做好生涯規劃。“帶你開啟BOOK思議之旅”主題活動則提倡學生代入自己喜歡的書籍角色,續寫書本的故事。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意義。“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希望通過這些活動鼓勵學生離開課本,走出教室,參與活動,開闊視野,在實踐互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也促進他們和周邊親人、朋友的關系,鼓勵他們以正能量的心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待世界。
4.2 比賽活動融合傳統文化與實踐創新
“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以“創新”為核心,配合雜志策劃和宣傳了許多的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意實踐,并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我,而這也恰好符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實踐創新素養的培養。其中最為突出的例子即為2019年底舉辦的“非遺創新挑戰賽”。
為了響應和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中學生天地雜志社特別推出浙江省首屆中學生非遺創新挑戰賽。要求中學生以非遺為載體,結合身邊的非遺項目,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創新挑戰,從而提高和增強中學生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認知與認同,為構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作貢獻。參賽的學生可以從《浙江省非遺名錄》中選取一項感興趣的非遺項目,充分了解該非遺項目的傳統內涵,結合現代理念和生活需求,創新設計該非遺項目的產品或平臺,并制作商業計劃書。
此次非遺創新挑戰賽是“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助力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參賽中學生以非遺為載體,結合身邊的非遺項目,并對非遺項目進行實地采訪、調查。學生的方案大多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創新挑戰,也提高和增強中學生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認知與認同。創新能力對青少年未來職業發展和成長的重要性,幫助同學們樹立自信,掌握提升創新能力的方法。
越來越多的中學生的閱讀習慣由原來閱讀紙質雜志獲取課外信息,到現在依賴手機、網絡獲取信息。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學生的閱讀習慣,了解讀者的需求,《中學生天地》雜志社開辟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大家互動。
微信作為雜志的輔助,以“互動”為主題,一方面為了保證雜志品牌的一致性,一方面也為了更好地了解讀者需求,為讀者服務。從讀者角度出發,互動形式的有趣性和吸引性也能更好滿足他們的需求;從雜志角度出發,微信公眾號與學生讀者互動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為雜志稿件策劃、選取和活動提供新的思路。
從“培養未來勞動者素養”到“培養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素養”,《中學生天地》堅持正確的辦刊宗旨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堅守理想,恪盡職責,傳遞溫暖,一直做著素質教育的加法,努力打造一本真正的“當代中國中學生青春讀本”。“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作為雜志的新媒體渠道,其宗旨與雜志一致,都在為培養現代社會合格公民素養而努力。《中學生天地》雜志始終站在培育素質教育的媒體先鋒位置,為中學生素質教育貢獻力量、發出聲音。
參考文獻
[1]閆洪德.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論我們的教育使命[J].中國新通信,2020,22(11):187-188.
[2]霍小光,張曉松.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J].人民教育,2016(18):6-9.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