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芬
摘 要:自古以來禮儀就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也是個體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行為的培養非常重要。然而傳統的講解和嚴苛要求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在當前以活動課堂為陣地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活動課堂;文明禮儀;培養途徑
荀子曾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敝腥A民族一直都有“禮儀之邦”之美稱。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在素質化教育背景中實現更好的發展,深入貫徹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首先需要以活動課堂為陣地,對學生文明禮儀行為展開針對性培養,結合學生的課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需要在集體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接著通過各方面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實現發展。
一、立足實際,重在日?;顒又刑嵘?/p>
文明禮儀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持續性的活動,要貫穿學生的日?;顒拥姆椒矫婷?、點點滴滴,讓文明禮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教師要先從自身做起,以文明禮儀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做好學生的表率。比如教師的語言要得體,不能對學生使用語言暴力;教師的舉止要端莊,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培養學生的禮儀行為,要從日常小事著手。比如學生來到學校,首先衣著要干凈整潔,不能穿拖鞋。上課時要坐直坐端正,講話要得體。對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從文明禮貌用語開始,文明禮儀是在言行舉止的細節中體現出來的,文明禮儀也是一個人道德素養的外在表現。比如:進校門時能否文明禮讓;見了老師和同學是否會主動打招呼;上下樓梯是否遵守靠右行的規則;進辦公室是否會先敲門;放學回家時能否和老師、同學說“再見”……細節也是一種考核,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讓生活處處皆見文明。
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互相提醒和監督做起:做得好的,要表揚;有待提高的,要鼓勵。教師可以通過“文明之星”“禮儀之星”等的評比來激勵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的好習慣,讓文明禮儀漸漸地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約束、管理的一種行為,讓文明之風在校園刮起,讓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集體活動是對學生文明禮儀培養的考驗
講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小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體現。培養文明禮儀講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需要下功夫,是一個需要不斷鞭策、不斷強化的過程,而學校的集體活動就是一場考試,是對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考驗。
比如在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上,學生要嚴格按照升旗儀式的要求來做。如升旗時全體成員都要肅立,少先隊員要行隊禮,行注目禮時態度要嚴肅,會場要保持安靜,唱國歌時聲音要洪亮,臺上教師和學生發言,臺下的同學要認真傾聽等。對于學校的其他集體活動,也要做到文明有禮。比如在經典誦讀活動中,要保持會場秩序,不隨意說話,不隨意走動,不打打鬧鬧,節目結束,要報以熱烈的掌聲。如果有同學上臺發言或者表演節目,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禮,先致敬與會者,發言結束要表達謝意等。
三、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文明禮儀滲透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也是一部文明史,一些國學經典,諸如《論語》《荀子》《弟子規》《孟子》和《三字經》等著作中有大量的關于文明禮儀素養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晨讀或者課外時間,多誦讀這些經典著作,讓學生耳濡目染,從古人的言行舉止中獲得啟迪,加深對中華文明禮儀歷史的理解,傳承這些文明習慣,使自身文明禮儀素養得到提高。
所以各任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借助這些傳統文化知識,幫助滲透文明禮儀,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這樣在整個班級營造出良好的習慣氛圍,讓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
四、豐富的活動提升文明素養
通過具體生動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活動內容要豐富、參與感強,能真正起到教育培養的作用。比如學??梢栽O置每年5月份為學校的文明禮儀月,舉辦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故事大賽等,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選拔文明禮儀之星、文明禮儀班級,并同時曝光校園的不文明行為,營造人人爭做文明禮儀標兵的氛圍,來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也可以利用節假日,比如三八婦女節、教師節、母親節、植樹節、國慶節等,開展為老師、為母親、為小樹苗等做一件好事,可以寫賀卡為老師和母親表達感恩,也可以親手為小樹苗澆水表達成長的期盼,也可以為祖國母親寫一首贊歌。這些活動使傳統文明禮儀的外延范圍擴大了,更加豐富了校園生活,也為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提升創造了條件。
五、家庭聯合教育培養文明禮儀
活動課堂并不僅局限于學校,也包括家庭。孩子的文明禮儀的培養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聯合教育,特別是在家庭教育環節,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對孩子的教育做起了“甩手掌柜”;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至于其他事并不關心,一味地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講文明道德的不良習慣。
家長首先要做好模范和表率,對待孩子也要尊重、文明禮貌,在教育孩子時要舉止文雅,對孩子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對孩子既不過分溺愛,也不非打即罵。教導孩子要尊重父母,對待老師和同學的文明禮貌用語也要用在家長身上,不要對家長的問題沉默不語,對家長的付出要及時表達感謝;外出時及時告知家長,就餐時讓長輩先吃;如果有客人到家拜訪要做到有禮儀,待人接物注意禮貌、有分寸。除了學校和家庭,學生的文明禮儀還體現在公眾場合,比如在大街上、在景區、在公交車上、在電影院、在飯店……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學生文明素養展現的舞臺,文明禮儀不是學生的一種表演,不是一種作秀,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為、一種素養。教師和家長應該教導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尊老愛幼、遵守公德,公共場合更要文明禮貌,不大聲喧嘩、不隨手扔垃圾,到景區買票注意排隊等候,對老弱病殘要竭盡全力幫助,不亂刻亂畫,不隨地吐痰……只有這樣,文明禮儀才能真正成為一種素養。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活動課堂為主要陣地,對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展開有效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這些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有效引導,集體活動中幫助進一步考驗,借助傳統文化實現深入滲透。再利用豐富的活動,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文明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也是活動課堂的相關陣地,需要將活動課堂延伸至家庭,才能夠全面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
參考文獻:
[1]趙蘭蕓.小學生禮儀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方式解析[J].試題與研究,2020(27).
[2]周傳宗.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現狀調查研究報告[J].安徽教育科研,2020(07).
[3]吉海榮,張舉英.微信助力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J].江蘇教育,2019(18).
[4]盛可可.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