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宇 郭婉盈

校門外,木馬是那種不愿輕易擠進家長堆里的人。和他們聊什么呢?如何替孩子抄機械化的作業而不被老師識穿?有什么防止孩子過度學習、適合全家游玩的新公園推薦而非最近上了什么補習班?不管是哪個話題,想必都很難得到回應。
她的一些更叛逆的想法——比如“為什么讓他考第一,你自己去當第一不好嗎?你去當總裁不好嗎?為什么要讓他去?”——要是真全盤托出,也只會叫眾人大跌眼鏡。
上回她在幼兒園門外等小女兒,一位媽媽主動走過來搭話,問她準不準備讓孩子上學前班。木馬平日很少給別人建議,因為自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并不存在普適的教育寶典,家長應該關注、圍繞的是孩子的聲音,而不是外界的聲音。
但那次,她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肯定不上?!皩W前班對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沒有任何好處。整整一年把那么小的孩子固定在一個環境中,讓他們去學習一年級的知識,而且本來這種知識就已經很超前,到了一年級就是重復同樣的東西,這沒有任何的必要。而且,你在學前班就把小孩的興趣抹掉了,我就不贊成?!睂Ψ铰犕赀@仿佛是憋了許久后一股腦吐出的言論,顯然有些愣住,興許是沒有料到會得到如此堅決、絲毫沒有討論空間的答案,只好訕訕回以“姑且聽之”的眼神,轉頭去找別的家長。
線上的家長微信群里,木馬也從不主動吱聲或閑聊,連“老師辛苦”這種保持隊形的場面話都不愿意配合?!暗绻莻€老師真的是做了一些辛苦的事情,我會私信跟他說。譬如說,我和孩子他爸心大到今年夏季校服都沒給兒子訂,到現在別的孩子都已經穿短袖了,兒子還是穿個厚厚的外套到學校。我請老師再幫我訂,很感謝老師。因為這確實給人家添麻煩?!?/p>
沒能及時脫下的外套,并不是這個初中男孩此時最大的苦惱。他的母親參與創辦過一本天文雜志,容易對一些遙遠的事情著迷,總喜歡和他聊電影、書、哲學或者社會問題,就是不談成績。他的父親當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在10個同樣鳳毛麟角的實習生中脫穎而出,留在了實習單位。可父親從不鼓吹精英教育,認為學歷并不等同于領導力。每當在采訪中面對經濟領域的外國人物,他都會問對方兩個問題:怎么看待Leadership(領導力),以及怎么看待Uncertainty(不確定性)。
他的想法是,“Leadership一定是在Uncertainty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不然在確定環境中經常就內卷了。你看美國大公司的CEO大多是二流學校畢業,一流學校的精英們反倒可能去打工,因為他們在班上誰是Leader不知道,大家都很優秀。二流學校可更容易分出Follower(追隨者)和Leader(領導者),做好Follower也很好。”
夫妻倆遵行“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去最遠的地方旅行”。當其他家長擠破頭把孩子送進名校時,他們聽從兒子不想去城里的意愿,舍棄單位對口的北京西城區一片小學,選擇了石景山區留守兒童聚集的“渣小”,兒子到了初中,依然就讀于家附近不知名的學校??墒呛⒆釉诔砷L,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已無法滿足于快樂教育,他多次向他們抗議,說他們可能是整個班上唯一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的家長,“根本就不在乎我的學習,不在乎我的成績!”
溫柔、善感的母親聽了會輕聲安撫他說,“因為媽媽在乎更重要的東西,我希望你能成為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有知識的人;不只是知道,還能知行合一。”比她高出一頭的兒子不留情面地打斷,“這都是虛的,只有成績是真實的?!?/p>
同一個屋檐下,各人心里惦記的總是不同的事情。兒子在想導致他上次和年級第一拉開差距的幾道語文閱讀理解題,木馬更在意的是,那天家里突然翻出一塊石頭,是朋友當初看到兒子特別喜歡到處撿石頭而從山東海邊撿來送他的,上面還有兒子歪歪扭扭寫上的日期。
四歲的妹妹指著這塊說不上有多奇異的鵝卵石說,“哇,這么好的一個石頭,等我14歲了要繼承它!”而它的主人、14歲半的兒子看了只是說,哦,這是一塊石頭,這只是一塊石頭了。

周末,兄妹一同爬北京西山。圖/受訪者提供
“但在妹妹的眼里它可能代表了太多的東西,是她對大海或者遙遠地方一切的想象。這個東西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其實就是很樸素的一種感知力,但現在的教育都是在訓練我們的大腦和技巧,而不是在訓練心。你一門心思去回答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什么中心思想,而你真正的感受一直被忽略,不斷地被淹沒、抹殺掉了。”
關于人生的智慧雖然兒子暫時沒有耐心聽完,對成績的執念也不可能轉瞬打消,但木馬相信,“除非在這幾年青春期的過程中,我們家庭之間的親密關系沒有處理好,他完完全全地背離我們了。但凡他以后還保持一個開放自由的心態,還能夠聽到更多的聲音,他就會走出來。”
以下是這位母親的口述:
到現在我仍然在幫兒子抄作業,因為我覺得有些作業沒必要做,就像英語老師總是讓他們把每個單詞抄四遍,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傻。我會問他,這個英文單詞是學過很多遍的還是新單詞?如果是新單詞我就給他留一遍。我用左手,因為我字寫得很好,他的字很爛,這樣就不會露餡。
他每天早上7點10分到學校,初一的時候還好一點,下午5點20放學,現在升到初二,放學就越來越晚了。放學之后有晚輔導,他7點多才能回家吃飯,在學校整整12個小時。吃完飯再做作業,如果我和他爸爸不幫他的話,就不知道做到幾點。我們幫點忙,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0點之前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