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潔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在腦海中建立出知識框架,主動分析、思考問題,并運用相關語文知識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讀寫能力;應用探究
思維導圖能夠更加形象地展現文章中心,把文章的主要內容建立在一些圖像上,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性的記憶和開放性的思考,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努力提升學生語文讀寫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好處
1.思維導圖使語文知識形象化、簡單化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思維。生活中有許多抽象的事情,通過我們思維的轉化,就變得具體又形象,讓我們能夠對其印象更加深刻。這就是思維的轉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當然我們也會把很多形象的事情抽象化,使我們更容易進行總結和歸納。思維導圖是利用關鍵的詞語和幾何圖形還有一些色彩相連接,構成一幅清晰明了的思維圖。它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有效地刪掉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讓學生減輕了很多的負擔,而且顯示了文章內容的層次和結構,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地理解文章內容。
2.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研究表明,人的思維不僅僅需要數字和詞語,更需要色彩、空間意識等,其實這些指的也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有中心、有主題、有分支,這些內容都能夠使學生產生創造性的想象,有助于學生建立完善的思維系統,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逐漸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
二、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具體方式
1.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閱讀材料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制作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檢驗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會認真地閱讀文章內容,并且自主分析閱讀材料內容,找出閱讀材料的中心主題,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腦海中建立思維導圖。這樣的一套流程下來,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導圖能力,在腦海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形成成熟的思維模式。當他們再看到類似的文章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建立出完整的思維導圖。然后教師在教學中再對學生的預習作業、思維導圖進行指導和修改,讓學生能夠及時修補自己的思維漏洞,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導圖能力。學生認真完成了預習作業,在課堂上就會非常積極地集中學習。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又保證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
2.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的寫作更有層次
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作文的結構和層次,如在學生練習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找出一些作文范文,并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將這些文章進行對比和歸類,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或是當學生難以寫出開頭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對優秀作文的開頭進行分析和歸類,學會優秀開頭的基本模式,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變成自己的開頭,這樣學生就可以擺脫日常的線性思考,運用發散性思維組織語言,進行寫作。或者是引導學生在寫作之前先列出思維導圖,讓學生理清自己寫作的思路,然后再為思維導圖添枝加葉,添加形象具體的事物。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將與作文相關的素材添加到思維導圖中,列出全篇文章的思維框架,使文章層次分明,并在此基礎上添加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夠寫出優秀的文章,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的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應該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理清文章脈絡,提高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銀娣.“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讀寫中的應用策略研究[A].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吳仲華.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優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讀寫中的應用研究”(GS[2020]GHB05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