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梅
摘 要:寫話就是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通過一定的語言邏輯寫下來。看圖寫話是一種形式,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圖中的人物、景物,打開思路和想表達的欲望,激發學生說的熱情,引導學生把它寫下來,進而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策略
看圖寫話是小學生學習作文寫作的起步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語言邏輯,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其想象力的必然過程。對于低年級寫話教學,教師要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的興趣上,要引導學生會說、敢說,并能把要說的話落在紙上,形成有順序、有邏輯的語言。
一、通過看圖激發學生說話的愿望
看圖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習方法之一,所以小學各科教材內容的設計基本都是遵從學生的需求,圖文并茂,相互幫助,互為解釋,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但是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中的看圖,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一二年級的學生剛入校,剛開始學習,面對一幅或者幾幅圖時,他們可能只對圖中的色彩、人物、景物等感興趣,但是很容易或者根本不知道圖中一些事物之間的順序、聯系,所以除了看熱鬧,看不出什么故事性,不利于培養他們看圖的興趣,更無法激發他們想說話的愿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面對一幅或幾幅圖畫時,要教會學生發現順序、發現內容,再建立內容之間的關系,把它們串連起來。例如,一幅小蝌蚪找媽媽的圖,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中的內容,從一幅圖或幾幅圖中找到先后順序,如從整體感覺切入,看到了誰(或誰們)——干什么——什么結果——最后再看圖中的整體背景,說出看圖后的收獲。或者誰——什么表情——為什么有這個表情——從表情推測人物思想活動——找到原因等。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看圖興趣,也能激發其想表達的愿望,為寫話打好基礎。
二、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實踐證明,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最需要提升的能力之一是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學生的寫作會更有內容,作文更有個性。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師要培養的也是讓學生通過看圖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讓學生通過想象發現美、看到美,并寫出美。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幅圖,讓學生理清圖中的人物、景物、故事的順序后,引導學生想象,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得到了誰的幫助等。或者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趣事,如碰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遇到了一只超大的水蚊子等,只要學生能認真看圖,并能通過想象看到圖片背后的故事,就一定能激發他們想說、想寫的欲望。當然,在低年級看圖寫話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選擇一些有足夠留白的圖,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引導,給學生的想象打開一條縫隙,才能讓學生看到光亮,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自己的思想,進而提升寫話的能力。
三、通過圖畫內容引導學生寫話
看圖寫話的終極目的不但是讓學生對寫話感興趣,會想象,還要會寫話,能寫出來。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能發現由于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基礎知識有限,語言素材、表達能力有限,所以總是出現兩種情況:(1)話很少,不愿意主動與教師、同學交流;(2)想說話,且話很多,就是怎么表達說不清楚,不但詞語搭配混亂、語無倫次,表達也過于簡單,不夠準確,語言顯得蒼白無力,根本達不到交流溝通的目的,也實現不了表達的目的。所以,如果想實現更有效的看圖寫話教學,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會看圖,還要讓學生學會總結,會用一些排比句、關聯詞、常用詞。例如,一張學生打掃衛生的圖片,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引導,如用“有的……有的……有的……”或“雖然……但是……”,抑或給學生一些與這個圖片相關的詞語,如積極、干凈、整潔、清掃、擦桌子等,讓學生結合這些素材寫話,更容易讓他們入手,從而消除學生看圖寫話的畏懼心理,進而通過不斷練習,提升他們的寫話能力。
總之,寫話是中小學生作文的基礎,所以在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寫活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并通過插圖的引導,把寫話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打開學生心靈的樂園,激發學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才能引導他們用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情感,也才能教會他們積累詞句和素材,為寫話做好準備,為中高年級的完整作文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宋秀萍,李朝輝.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策略探究[J].時代教育,2016(11):42-43.
注:本文系蘭州市2021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小學低段借助插圖進行寫話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21]GR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