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不僅滲透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還進入學校,推進了“互聯網+”教育模式,便捷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開闊眼界、緊跟潮流,學會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從而打造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交互式電子白板;高效課堂
現如今,小學語文授課環節仍需改善、加強,有的教師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牢牢把握課堂主動權,使學生沒有主動接受基礎知識,課堂授課效率不高。對上述需要提升的地方,小學語文教師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流程,對有欠缺的地方進行調整。可以將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入教學流程中,對不同班級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并在課堂交互環節中,關注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對基礎的了解、把握,更要注重對他們語文思維和學科素養的培養。
一、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在6~12歲這一年齡段有旺盛的好奇心,比較愛動,相對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正因如此,小學語文教師更要重視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代表的新科技在課堂的應用,提供更多的音頻、圖片、視頻,更好地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對《雪孩子》一文進行備課時,可以考慮將經典動畫片《雪孩子》引入課堂,并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進一步引起學生關注。而6~12歲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更容易對動畫片中的聲音、畫面、人物和故事產生興趣,此時,教師在旁適當啟發,學生的思考深度會有所加強,有利于培育他們的邏輯思維。動畫片播放完畢,教師還可以拋出更有深度的問題:雪孩子不見了,它能去哪里?小兔子再堆一個雪人,還是雪孩子嗎?……通過上述需要深度思索的問題培育學生的研究、探討能力。再以《桂林山水》為例,教師在備課環節可以將記錄桂林風景的視頻加入教學素材中,并在授課的引入環節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讓學生對“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這可避免授課環節的枯燥化,也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中心大意,提高教學品質。
二、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開展反饋訓練
在6~12歲年齡段的學生,不僅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記憶持續時間也短,若教師不注重之后的科學復習,大多數學生會忘記之前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在下一節課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錄制功能,展示上一節課的重難點,提升復習效果。例如,部編版第四本教材中,設有《春曉》《村居》兩首詩,課后練習要求學生背誦全詩,這時就可以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錄制功能。學生開啟交互式電子白板錄音后,背誦全詩,再點“完成”按鍵即可,然后點“播放”按鍵找背誦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檢查的同時,學生再次復習所學內容,加強反饋訓練的效果。
三、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解決難點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授課、復習環節,都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意識更強烈,教師可以利用這點進行授課。例如,大多數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我國近代史不太了解,所以在學習詩歌《七律·長征》時,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繪圖功能,對長征過程尤其是長征行軍路線進行直觀地展示,學生只有深入了解長征這段歷史,才能進一步了解我黨在艱難困苦時期的壯舉,學習革命精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例如,在部編版教材中,《小猴子下山》《小蝌蚪找媽媽》是學生喜歡的兩篇課文,但由于很多學生沒有見過小猴子和小蝌蚪,對課文有的內容理解不透徹。這時,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動物紀錄片,學生通過短視頻能了解、觀察小猴子和小蝌蚪,并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最終,有效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也讓學生在快樂和興趣中完成學習。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新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可將其列入其中,作為展現教學內容的工具,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進而打造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雪瓶.巧妙利用電子白板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外語文,2017(9):171.
[2]耿欣.利用電子白板,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3):50.
[3]曹建國.合理利用電子白板 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9):10-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構研究”結題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21]GHB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