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三點式”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與此同時,教材中主題圖的運用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基于此,針對“三點式”理念下小學數學主題圖的運用展開研究,從而在掌握“三點式”教學方法內涵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的數學主題圖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三點式”理念;小學數學;主題圖
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數學學科往往具有比較枯燥的特點,進而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對數學主題圖的應用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解題思路與方法。與此同時,“三點式”理念的引入還可以進一步明確課堂結構,從而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三點式”理念的內涵
“三點式”教學方法實施的核心在于為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由師生共同采取一定的手段,其中既包括教師的教學環節又包括學生的學習環節,進而有效實現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統一。首先,教師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設定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完成的。其次,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人員既包括教師又包括學生,教師在使用或設計某種教學方法的時候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獲得相應的效果;最后,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真正實現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由此可以看出,“三點式”教學方法的落實是受到教與學雙方影響的,只有教師講授、學生練習與師生互動結合起來,才可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改善。因此,在實際開展“三點式”教學的過程中,應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三點式”理念下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有效應用
(一)教師精講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同時加強同生活實際的聯系。因此教師在使用主題圖的時候應更多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貼合程度,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以“鐘表”的相關內容為例,數學主題圖的內容是媽媽在時針指向6而分針指向12也就是晚上六點的時候叫女兒吃晚飯。通過這樣的主題圖,學生可以對鐘表與時間形成更加明確的認識[1]。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制作鐘表模型,進而通過變換時針與分針的位置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有趣的數學故事引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學生練習
只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才可以構成完整的學習過程。在教師完成講解之后,學生應結合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應用主題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圖內信息來引導學生展開實踐,進而完成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與探究。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學生收集校園內的四邊形,并在課上對其特點加以總結。通過這樣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四邊形概念的認識,并在練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主題圖內容讓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長進行測量,并以此為基礎總結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這樣不僅有助于區分二者之間的不同,還可以提升其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
(三)師生互動
為有效落實“三點式”的教學理念,在完成教師教學與學生練習之后,還應進一步開展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總體來說,師生互動是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嘗試解決生活問題;第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第三,加強數學知識同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匯。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其年齡特點,通過集知識、思想、情感于一體的主題圖來吸引學生的關注。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創建合適的學習情境并參與其中,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觀察與操作的機會。
綜上所述,數學主題圖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明確的分析思路,特別是在“三點式”教學方法的落實下,更是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利用主題圖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并在此基礎上推動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與師生互動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焦麗卓,安粉粉.小學數學教學中主題圖的應用策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1,42(5):110-11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課題名稱:基于“三點式”理念下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有效運用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