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生東
摘 要:籃球作為一項團體性項目,可以從側面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基于此,從籃球運動出發來研究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籃球運動;有效性
高中階段學生正是學習繁忙的時候,正因如此更應該注重體育方面的教學,為高考做好堅實的體育保障。
一、高中籃球教學的現狀
目前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處于壓力較大的階段,而體育運動正好是他們放松的方式之一。作為一名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想要學的體育項目,同時還要注重教學質量。但是許多學生不愿意花費較多的時間在籃球訓練上,因為相比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更難,所以大部分學生往往不會選擇籃球。教師在教授時往往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體協作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籃球失去信心。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打籃球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基本功,而沒有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境下很難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
二、改善高中籃球教學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高中籃球教學應注重培養團隊精神
在現如今的教學當中,往往忽視了團隊合作的功能。籃球運動在學校里的普及率也特別廣,有些教師在教學時,時常忽視團隊合作練習,過于強調個人訓練。這不利于學生的團結協作發展,尤其是對于籃球來說。籃球是多人運動,要想靠一個人戰勝一個隊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之前,就應該讓學生明確團隊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時可以講述相關的籃球歷史,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籃球運動當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責任,如有的人適合沖鋒,有的人適合后衛等,一開始就分好位置,這樣上場時就不會混亂,也不會一窩蜂地亂搶球。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進攻的人就只進攻,需要防守的人只防守,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因為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他們遇到的事情都是千變萬化的,有可能適合防守的人,恰好就遇到了需要進攻的時候,反之亦然。同時,面對隊員的弱點也需要加以補救和引導,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凝聚的團體。每個人都在屬于自己的區域內做好自己的工作,適當給同伴做掩護,其目的都是為了讓隊伍更好地得分。分工明確之后,進攻的效率大大提高,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巨大的樂趣。
(二)籃球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基礎
高中是學生身體快速發育的重要時期,籃球教學不僅是要教籃球運動,更要注重學生的體能素質和力量的訓練。這是由每場比賽10分鐘的限制所導致的,長時間的比賽對學生的身體要求極高,不僅要求體能達到標準,更要求力量和敏捷度,所以在日常的訓練中有必要增加一些有關體能和力量的訓練。比如,在講解學生力量和體能訓練的內容時,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滴地進行教學,同時根據學生的訓練狀況逐步提升教學強度,這樣學生的身體才不會因為強度的突然變化而導致吃不消。隨著不斷的練習,身體的素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逐漸趨于穩定的狀態。
(三)高中籃球教學應該重視籃球基本功的訓練
籃球的基本功一般是指每個人在學習籃球時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些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首先,基礎動作包括運球、投籃、上籃等。教師需要按照標準動作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講解每個動作需要注意的點,同時還要讓學生加強訓練,因為在訓練時往往會出現許多問題。學生覺得基本功的訓練十分枯燥,而且缺乏對基本功的正確認識,所以教師要引導他們,給他們講述基本功的重要性,并且適當地使用一些比賽的標準來進一步加強他們的訓練。必要時可以舉行友誼賽來強化籃球訓練,這也是驗證他們成果的方式之一。比如,在基本的投籃訓練中,大多數人往往會遇到投球不準的問題。因為他們并沒有掌握投籃動作的要領,在投籃時要遵循三個90°,也就是胳膊與身體,大臂與小臂、手腕都成90°,雖然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會感覺很奇怪,但是在長期的訓練下,投籃的命中率和動作的熟練度都會逐漸上升。這種簡單的訓練即使是NBA球員都在每天練習,所以為了讓投籃更準確,有必要對投籃動作進行長時間的訓練,這時運球的技能也會不斷提升。
從目前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只能先改善籃球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有效協作,從而達到籃球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小東.淺析如何提高高中籃球教學的有效性[J].智力,2020(12):13-14.
[2]楊瑞發.如何提高高中籃球教學的有效性[J].田徑,2020(2):37-38.
注:立項號為LX[2020]GH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