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莉娟 魏孔鵬
摘 要:在現階段核心素養的影響下,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時刻注意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將這兩點不斷地整合,才能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其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語文教學生活。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思維能力
一、思維能力培養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現代化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課本中的知識,還要盡可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在當前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教育的本質以及歸宿。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出一個與其對應的思維導圖,進而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潛能。長此以往,不僅能讓學生開展高質量的語文學習,還能有效達成語文教學目標。
二、當前我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缺點
1.教師對學生各項能力的開發不充分
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的工作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雖然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對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做了一系列整改,但是仍有一小部分語文教師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而不在乎學習能力的培養。眾所周知,大部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處在一個剛開發的水平,學生思維能力不足使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屢屢碰壁,甚至不能理解最簡單的語句,這樣一來,他們的學習任務就不能得到有效開展。其次是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個難懂的習題通常會選擇查閱資料,如果資料里沒有這方面解讀的話就只能獨自苦惱,完全不會想到與其他同學開展合作學習。
2.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認識不夠充分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許多語文教師不能快速擺脫傳統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理念,對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意識不夠充分,進而導致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有關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內容十分匱乏,進而不能實現教育改革的目的?,F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語文教師仍舊只注重書本內容教學,通過不斷地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內容,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的成績飛快提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在以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唯一標準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長此以往,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會被固化,并漸漸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核心素養下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存在對教材內容講解的邏輯層次不清晰、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不夠深入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教學方式的作用下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比較片面,在一個知識點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就不得不跳躍到另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利用思維導圖就能有效解決語文教師教學上和學生學習上的一系列問題。教師在建立思維導圖的同時指導學生,促使學生在腦海里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形成一個基本的框架,進而更快速地掌握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與此同時,課后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融入思維導圖之中,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到的知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語文學習生活。
例如,在語文課堂中學生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鑒于本篇課文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習難度較高,作者又運用了較多的表達手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對本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梳理以及講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地球的圖片以及視頻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地球的魅力,當學生觀看完相關圖片以及視頻之后可以依次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接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篇朗讀這篇課文,以此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然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與本文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以此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利用小組討論的模式對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待學生思考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將答案以及思考路徑進行進一步總結并填寫到思維導圖當中,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根據導圖的結構開展進一步的學習,進而掌握更多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王天椿.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71.
[2]蘇小麗.淺談小學語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0(3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