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晗
摘 要:從三方面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首先簡述了推行讀寫結合的必要性,隨后指出了現階段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之后羅列了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方法,最后結束語部分對文章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策略
一、推行讀寫結合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儲備和學習的基礎階段,小學語文具有獨特的人文特性,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來進行教學。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重點分為三個模塊,也就是說、讀、寫這三個部分,而這三個部分又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也互相滲透。
首先,進行讀寫結合的語文教育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練習過程中融合相關寫作的部分,進而使整體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也是影響學生整體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就會影響最終的學習質量和效果。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較少且寫作困難
盡管在每一冊的語文教材中都給學生規定了應該閱讀的課外名著,但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很多的名著都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內容,這主要根源于一些教師的不重視,因為有的教師過于看重分數而對名著閱讀沒有清晰的認識,致使學生也沒有明確的名著閱讀意識,導致學生閱讀數量和時間都比較少。同時,一些學生普遍出現了寫作沒有素材和案例、寫作速度慢等寫作困難的問題,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最終的寫作成績并不高,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所以學生寫作困難是一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讀寫結合在實踐中使用得較少
雖然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都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在了教學中,但收效甚微,很多時候都沒有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讀寫結合應用,或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不該出現的錯誤,進而導致了這一方法未能正確實施或實踐比較少。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方法
(一)模仿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想要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用模仿式的讀寫結合方式進行實際訓練,而在訓練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的“模板”,“模板”最常見的就是文學名著。文學名著中有很多種寫作手法的應用,通過閱讀文學名著,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生字,也可以增加閱讀量,所以進行模仿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二)寫作競賽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這一模式在使用中有較多、較煩瑣的流程,首先,需要在校內或者班級內開展對應的活動說明,這一活動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閱讀,另一部分是寫作。閱讀部分在實際的活動中是要求參加活動的學生統一進行書籍的閱讀,并在同一時間舉辦該本書內部知識的競賽,教師可以從書中的細節出題,目的在于讓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和記憶,同時還要開展對應的寫作活動,也就是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比賽現場的情況來進行習作,重在對環境、人物的描寫,通過這種方式來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行訓練,以達到讀寫結合教學的目的。
(三)素材積累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在這一教學方法的實踐中,教師需要準備好對應的課程時間,一般可以為一周的最后一節課,在這一節課積累素材既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充分學習。首先需要教師提前安排對應的素材積累,要求學生每周最少積累三處在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并在每周的最后一節課分享,同時與同學展開交流,互相學習。在分享后,讓學生對自己摘錄部分進行二次創作,也就是續寫或是仿寫,通過這樣的手段達到鍛煉學生讀寫能力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閱讀和寫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具有實際意義。而在進行讀寫結合的實踐時,可以嘗試著從模仿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寫作競賽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素材積累模式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這幾個角度展開實踐,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愛君.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20-121.
[2]劉素娟.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