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從教學案例入手,對如何用好、用活教材文本創新小學英語對話教學進行簡要探析,為廣大同仁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文本;對話教學;策略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應充分發揮教材的資源優勢,通過二次開發教材、深度解構文本,創設真實語境,構建語言框架,進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解析文本,創設真實語境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教材,就要學會解析教材,并從單元、章節等不同視角審視和調整教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結合對話教學實際創設真實語境。以人教PEP教材三年級(下)Unit 6 “How many”為例,本節第二課時,從語用情境來看,Part A 的交際內容是孩子們到公園游玩見到了諸多美麗的事物,引發孩子們去觀察和表達;Part B交際內容是擁有物品的數量。如何用好、用活教材文本,實現交際內容與表達情境的緊密相關,成為該節課教學的一大難點。
筆者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將公園游玩時常見的畫畫、放風箏、玩賽車等娛樂活動及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體驗帶入教學設計,創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語用情境——“書本中的伙伴們在參觀公園后,分成繪畫組、賽車組、風箏組等幾個組別開展活動。活動前,每組的group leader需落實活動物品的數量,以確保活動的正常進行……”這就給語言“How many...do you have?I/ We have...”的表達提供了真實語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解構文本,構建語言框架
本課時的 Part B Lets talk部分,主要呈現吳一凡、Amy在賽車場上談論吳一凡的新蠟筆及蠟筆數量的對話場景,幾個核心句型沒有交代前因后果,對話缺乏真實性和完整性,容易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趨于碎片化,無法生成真實、流暢的口語交流。為此,筆者對教材文本進行了二次加工。
一是擴編文本。Amy看到公園美景,想畫畫卻沒帶蠟筆,經過多方尋找,最后她借到蠟筆。通過對教材文本的合理擴編,使對話更符合現實場景,對話情節也更加真實、完整。
二是續編文本。Amy在尋找蠟筆的過程中,看到在賽車場上畫畫的吳一凡,雙方展開對話(如下圖)。通過真實完整的對話學習,學生能準確理解目標語句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的表達情境,并學會得體地運用,初步形成語言框架。此外,學生通過學習該文本還能體會、分享快樂,讓教材文本更富有情感內涵。
三是創編文本。本課時Part B Lets learn 部分的重點是學習16~20的數詞和練習“How many...do you have?I/ We have...”核心句型。教材文本通過賽車場景呈現單詞,通過John和工作人員的對話呈現句型。但全文缺乏完整的語篇文本內容,無法帶動詞匯學習。筆者通過將其部分文本內容進行創編,進一步豐富對話語境。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完整的語篇文本帶動學生學習了16~20的數詞,再次鞏固核心句型,并使學生進一步確立語言框架。
三、解放文本,實現自由表達
英語對話教學必經一個從立足教材、基于文本的階段,過渡到解放文本、真實表達、自由發揮的階段。對英語對話教學來說,尤其要貼近生活、注重運用、勇于踐行,才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質的飛躍。為此,在完成本課時的核心句型及核心詞匯等學習之后,筆者又創設了“書中人物張鵬想跟他的朋友們去放風箏,但自己沒有風箏,要去購買風箏”的情境,通過小組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模擬扮演張鵬和售貨員,嘗試自主表達。
綜上,英語對話教學應緊扣課標,以本為本,巧用文本,精心設計,不斷創新策略,實現高效課堂,最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馮少民.文本與語境視角下英語對話教學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0(18):51-52.
[2]賈秋林.基于教材文本分析的對話教學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41(4):15-20.
[3]陳玉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話教學的不足及改進[J].天津教育,2021(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