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馨
摘 要: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創設游戲區域,還要根據藍本主題、幼兒興趣等挖掘和投放區域游戲材料,更要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扮演好觀察者、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氛圍中游戲和學習。
關鍵詞:區域材料;挖掘;投放
一、挖掘幼兒區域材料資源
材料是幼兒進行游戲的物質基礎,只有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幼兒才能在此基礎上通過操作、擺弄、發現、討論、拼搭等活動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在區域活動材料的挖掘上,應該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材料,豐富區域環境,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促進其發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主題背景下的教學內容,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挖掘區域材料。
1.生活材料
生活中的很多材料可以利用到區域活動中,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面對在生活中經歷的情景和事物,幼兒融入游戲,從而引發、保持較穩定的興趣。
例如,在生活區,讓幼兒剝開心果和開口的松子、西瓜子。我將他們分別放在透明的食品罐里,幼兒在游戲時先把堅果放到自己的小盤里,然后一粒一粒地剝。在聽到果殼“咔嚓”剝開以后,幼兒別提多開心了,剝完后他們還數了數一共剝出多少殼,還不時擺弄著完整的殼。幼兒利用核桃的殼進行拼貼后制作梅花等,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發揮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2.廢舊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廢舊材料,盒子、袋子、管子、布、筷子、毛線、蛋托、石頭、瓶子以及各種海鮮殼,這些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家中的廢舊材料,將廢舊材料帶到教室門口的資源箱,按照類別擺在相應的箱子里。區域活動中,這些廢舊物品可發揮了大用處,有的幼兒拿薯片罐子在益智區內做城堡,有的幼兒用蛋托做毛毛蟲,用小紙盒制作小房子、用扇貝殼做孔雀。這些廢舊物成了幼兒的寶貝,孩子們因為這些廢舊物品變得大膽,勇于動手操作,這也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力,因為他們不再擔心操作材料會弄壞,就算弄壞了也可以去資源盒里尋找新材料。廢舊材料的利用不僅使幼兒的區域游戲更自主,還讓幼兒的環保概念從小根植于內心。
3.教師制作
教師親手制作的區域游戲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班剛入學時,我們設計了釣魚的玩具材料,制作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大大小小的魚,讓幼兒用魚竿按照顏色大小釣到相應的魚缸里。幼兒特別喜歡這個玩具材料,也很好地訓練了幼兒對顏色和大小的辨識,在游戲中進行了一次次的練習。我們還制作了“給小動物喂豆豆”的玩具材料,將四個小紙箱設計成幼兒熟悉的動物形象,挖上一個嘴巴,然后幼兒便可以用勺子給小動物的嘴巴里喂豆子了。孩子們在喂豆子的過程中,練習了使用勺子的方法,也認識了幾種豆子。這個游戲材料也是具有動態性和多邊性的。初期,可以投放在生活區,中期,可以投放在美工區,讓幼兒練習揉紙團,用皺紋紙揉成各種紙團喂給小動物吃。
二、如何巧妙投放區域材料
1.材料具有層次性,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
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班的幼兒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在同一個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區角材料的投放應該考慮到不同幼兒的年齡、生理特點,最大程度上符合“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要求。幼兒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貼近自己水平的材料進行區域活動,在完成的基礎上再引導幼兒選擇難度更大更具有層次性的材料。
2.材料具有階段性,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
《綱要》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滿足幼兒由低到高的階段性發展水平,有計劃地調整材料,使整個操作材料符合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教師在每個主題前,應該先對教學活動如何在區域中滲透做出計劃,有的活動可以先進行預設,有的區域活動則是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生成的。
3.材料迎合主題,滿足幼兒的全面發展
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教師要精選藍本主題背景下的班級區域游戲,指導幼兒在自由自主的氛圍中游戲,潛移默化地獲得主題相關的知識、經驗,這不僅能提高幼兒自主游戲的能力、培養幼兒優秀的學習品質,還能使幼兒在主題與區域的融合中逐步積累社會交往、語言發展、數概念等諸多關鍵經驗。
參考文獻:
[美]萊莉亞·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