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 要:美育是指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和感受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更能為學生以后對藝術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不斷實踐和探索,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美育。探討如何將美育滲透到小學美術當中,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教師應該更加重視美育在美術課堂中的滲透,從而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發現和創造。對于學生來說,專業藝術技巧的教學很難進行,教師需要先為學生的藝術學習打下基礎,把美育滲透進課堂,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對藝術的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欣賞古今經典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課堂,通過生活中近在咫尺的美,使學生對美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更加觸動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中可以展示古今中外的經典藝術作品,讓學生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達到更高的層次,從而完成美育滲透進課堂的教學目的。如在教授“獅子受傷”這一經典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和講解這幅作品的含義,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作品表達的頑強、堅定的情感,并為學生展示更多表達頑強、堅定情感的經典作品,使學生充分理解作品所抒發的情感,從而進一步讓學生對藝術情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
為了進一步達到美育滲透進課堂的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繪畫技術的實踐教學,使學生通過繪畫實踐,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情感和空間的排布,明白繪畫的線條和色彩的勾勒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內容,使學生充分掌握繪畫的技巧和顏色搭配的規律,從而使學生的美育水平更上一層樓。對藝術的理解和感知需要學生真正走進藝術,走進繪畫的世界。在色彩課和素描課的繪畫實踐中,從生活中發現美,從而通過色彩搭配和繪畫技巧的藝術創作,把那一刻的美永遠保存下來,從而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藝術創作能力,使學生面對藝術作品時能夠更好地欣賞。
三、創設美育環境,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美育環境和氛圍。古語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可以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滋潤,讓學生在美和追求美的環境中學習,使學生對美的理解更上一層樓。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藝術,理解藝術的美,教師和學校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美育生態,學校為學生搭建一個可以展示美的平臺,使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使表現者不斷提高自我的同時使欣賞者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讓學生在美育的環境中逐漸進步。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教導學生更多的美術創作技巧和知識,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美育環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作,如《最后一頓晚餐》《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等,使學生在欣賞這些作品的同時得到審美上的提高,讓學生在欣賞這些作品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教育,從而更好地理解美的含義。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藝術自信和審美自信,在教師和同學的點評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繪畫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創造和理解藝術的水平。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促進學生審美享受
美來源于生活,藝術作品中的美便是生活中美的保存與藝術升華。對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來說,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輔助美術課程的進行。例如,在進行《父親》這個油畫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筷子兄弟的《父親》一曲,讓學生充分通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方式,理解油畫的創作內涵和靈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充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藝術的美。美術和音樂都是藝術的組成部分,不同的藝術形式相結合進行美術教育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藝術感受。如在學習關于百老匯的藝術作品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播放百老匯時期的爵士樂,讓學生通過繪畫作品和音樂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對百老匯繪畫作品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欣賞作品的美,并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晶.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育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89-91.
[2]何濤.小學美術鑒賞課是當代小學生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8):85-87.
[3]彭西東.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周口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12(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