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蓉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如今“互聯網+”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實行“互聯網+”模式,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教育領域,如何結合互聯網有效開展高中物理教學值得探討。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和高中物理教學的特征,以及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對“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性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物理教學;探究
對于剛接觸物理的高中生來說,物理的概念理論是生澀難懂的,其中有較多的實驗需要深入理解。因此,利用好互聯網,使高中物理教學有適當的新發展急需我們探討。
一、“互聯網+”
“互聯網+”是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產物,創新2.0是推動其發展的主力。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推動之下,“互聯網+”變成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態。它還是和傳統行業相結合的一種方式,能夠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來和傳統行業充分融合,將兩者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樣的情況下促使傳統行業轉型和升級,讓它們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除此之外,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此種技術和教育行業也聯合在了一起,創新了教學方式,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
1.教學理念創新不夠
面對物理這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習時,學生常常會陷入困境。此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就給學生反復講解,希望學生通過講解能理解并記憶知識。但是,這樣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僅影響了課堂效率,還會讓學生感覺到極其枯燥。當前,雖然我們已處于“互聯網+”的背景下,但是許多教師的創新教學理念沒有跟上,更不用談對有效利用互聯網推動高中物理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了,造成“互聯網+”在高中物理教學上的應用領域和范圍有較大的局限性。
2.教學方法融合不夠
對于建立了互聯網結合高中物理教學理念的老師,若能科學地應用該教學方法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無法得到較好的效果。而現狀是一些老師對互聯網與高中物理教學融合不夠,其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教師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也沒能有效引導學生收集相關學習資料,還有一些微課的利用不能適應大部分學生的需要等。
3.教學模式互動不夠
在互聯網與高中物理教學結合中,缺乏互動性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僅不利于有效發揮互聯網的作用,而且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意識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課堂教學本身就是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為了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適當給學生增加展示的機會,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想辦法讓學生有效地動起來,不僅是手動,腦子也要動起來。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探究
1.利用互聯網引入新課
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多渠道的、多角度的,學生和老師之間應該多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多合作,學生自己應該多體會。結合互聯網可以有效開展課堂引入教學。高中物理每節課都會有引入新課的案例,并提出本節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互聯網模擬實驗情景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操作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將會為其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建立數字化、信息化物理實驗是我們最先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物理實驗信息化的改革思路和改革目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更有利于教師創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其次,高中物理教師要掌握有關互聯網模擬實驗情景的技術。若沒掌握這門技術也不要緊,能從互聯網檢索到相關文獻和相關視頻來借鑒也是必需的。最后,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互聯網模擬實驗的資源,讓學生參與進來探討。
3.科學有效地利用互聯網課程資源
在課堂上科學有效地利用微課。微課是在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利用微視頻將教學內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微視頻的時長一般在3~7分鐘,因為其容量較小,所以其展現的知識大多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教師把微課科學有效地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上,就能有效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春芳.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24).
[2]蔣迎升.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