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麗娟
摘 要:在“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儼然成為一項重點內容,開展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有利于推動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可在“互聯網+”環境下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對此,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
一、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創設教學情境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施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約而產生相關的問題,并且這些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也尤為困難,而基于“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則能夠利用虛擬的形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創設情境的整個階段,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合理地結合互聯網技術,將復雜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如此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保證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
例如,在開展“簡單的加減乘除”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需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小學生創設出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在教學之初,教師先運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及其實際價格,而后結合自身對學生的了解,制定出合適的購物清單,使小學生利用此購物清單,更好地理解加減乘除相關的知識。
二、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實施分層教學
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工作時,若想提高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水平,教師需要實施分層教學法,針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個性化發展情況以及理解能力等,將小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在“互聯網+”環境下運用差異性的教學方案,讓小學生有的放矢地在數學學習期間提高數學學習素養。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應切實了解每名小學生,主動拉近自身和小學生之間的距離,和諧二者之間的關系,加深二者之間的情感,讓小學生敢于說出自主學習期間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小學生進行互動,在互聯網支持下的學習狀態中,降低小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促使學生敢于表達想法,使教師更了解學生,并能做好相應的記錄。
例如,在開展“認識圖形”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需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分層教學。對于本節課內容來說,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小學生來說,適度提高任務的完成難度,而對于學習能力較低的小學生來說,要適當降低任務的完成難度。采用此種方式,不但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水平,還有利于改正其在數學學習期間的不足。
三、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進行教學評估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教學評估的方式變得更多元,教師可以在信息化平臺中發布小結試題,并且在各個章節之后附上評估試題,小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實施有效的自我評估,對自己的知識吸收情況加以考核,最后再匯總至成績考核體系之中,使小學數學教師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針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總體表現,教師要運用此平臺,對學生的每次提問以及踴躍發言情況加以記錄,并且在網絡平臺中,小學生還能夠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互動,而這也可以記錄至總體考核體系中。要明確的是,教師對于小學生的考核不可只限制在試卷考核方面,還應對小學生在平日學習中的總體表現(學習態度、紀律情況等)加以考核。由此可見,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教學評估,更有利于保證最終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環境下積極開展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工作,有利于推動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能夠將數學知識以更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并且也能保障教學工作的開展更為活躍,更具有趣味性,從而保證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溫惠.“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5):70.
[2]盧婷.“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模式探討[J].讀寫算,2020(19):20.
[3]倪璟.“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有效學習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