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玉娟
摘 要: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在作業中和平時的文字表達中都會出現非常頻繁的錯別字現象,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師要對學生的錯別字問題進行分析,避免錯別字影響到未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錯別字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并探索減少錯別字出現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錯別字;成因分析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錯別字的成因分析
(一)漢字本身豐富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同一音節可以有許多漢字,大量的同音字和高頻率的同音度,會直接干擾學生對漢字的識別和選擇,也會影響學生對漢字的正確使用。
(二)教師對漢字教學重視度不夠
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閱讀與寫作教學,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出現錯別字并不會得到教師的重視,久而久之,學生在新的漢字的學習過程中,只能用死記硬背的形式來記住漢字的字形。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會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會對容易出現錯別字的內容進行辨析式教學,影響學生對漢字的解讀。
(三)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
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為高年級學生布置周記作業,但是學生對作業卻沒有秉承認真嚴謹的態度,錯字和別字時有發生,書寫內容潦草,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學過的字隔天再次出現也不一定會記得,學習習慣有待改進。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錯別字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
教師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所以只有老師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錯別字問題。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就錯別字相關問題制定專項的以專業知識為導向的專業培訓,使教師能夠同時具備語文學科教學知識和語文課程知識,利用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知識培訓來豐富教師對漢字的積累,并為其設置漢字的構字規律,形近字、音近字辨析課程,虛詞教學等課程內容,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深入剖析高年級學生漢字學習的特征與典型錯誤,并構建專項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通過識字寫字教學的課程案例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經驗相結合,從導致學生出現錯別字的原因著手制訂專項教學計劃。
(二)優化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
很多時候導致學生難以對形近字、音近字進行辨析的原因是教師沒有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方法方面也要進行創新和改革,因為所有的漢字都是音形義相結合的統一體,所以,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漢字的讀音和外形,也要了解其中的意義。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字的意義,但是還沒有建立將外形與含義相結合的學習意識,所以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字音、字形、字義三者相聯系的指導,通過對漢字進行注音、對其筆畫結構進行梳理以及組詞造句進行含義解讀三種形式來進行漢字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了解到漢字的學習方式,有意識地建立起對錯字和別字進行辨析的思維邏輯,從而推動學生對漢字進行有效的解讀,并正確地學習和書寫。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雖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影響要素,但是歸根究底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為了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展開有效識字和寫字教學,最大化地減少小學高年級學生出現錯別字的情況,除了要從教師方面著手之外,也要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主要包括漢字書寫習慣和漢字解讀習慣。
漢字的書寫習慣在于很多錯別字的出現都是因為學生書寫不規范造成的,所以,在錯別字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端正自身在漢字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與良好的書寫態度,一筆一畫地對漢字進行規范性書寫。而在對漢字進行解讀的過程中,要養成及時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的習慣,為了防止遺忘,對于每次學習的生字詞應該及時進行鞏固和復習,在發現對已經學過的漢字出現遺忘時,要加倍地對該字進行學習,從而達到更好的漢字學習效果。
三、結語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重點已經從生字詞學習轉變為合理語言表達的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再出現頻繁的錯別字現象,必然會影響未來學生學習與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須就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錯別字問題展開細致研究與探索,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著手來探索有效的錯別字問題解決對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糾正錯別字。
參考文獻:
[1]劉觀樂.小學生錯別字類型及其糾正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26-27.
[2]侯可田.淺析中小學生錯別字出現的原因及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