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其和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今后發展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素質教育盛行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下,更顯出了小學語文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基于這種現狀,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增強教學趣味性,從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主要探討了“娛教”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娛教”思想;興趣愛好;自主性;教學氛圍
娛教,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發揮教育技術的先進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并不是簡單地逗學生開心而將教學目的忽略掉。通過營造具有娛樂性質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科目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如果保持長期的注意力會相對費力,采取“娛教”思想,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
一、恰當地應用語文教育游戲,實現寓教于樂
鑒于小學生對游戲喜愛有加,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滲透“娛教”思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應用教育游戲。結合游戲的形式,更加巧妙地展示相關的語文知識,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進而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形成,掌握起語文知識來也變得更加容易。比如,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設置一種游戲娛樂形式,采用“接卡片找朋友”的方式,找一個不透明的袋子,在里面裝上各種不同字體的卡片,讓學生隨機抽取出卡片,并將抽出的卡片的讀音寫在黑板上。這種游戲的方式,學生非常喜歡,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字體的讀音與字形,同時還能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漢字,相比傳統的領讀教學模式,可謂是效果良好,與學生興趣相匹配,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
二、結合小組合作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課堂中更好地滲透“娛教”思想,就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結合科學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就是說,促進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結合對自身有用的學習方式,開展語文知識的學習,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作用。基于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適應了這一點。首先,語文教師要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要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以及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的差異性,確保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能力保持均衡,讓學生小組間進行合理分工。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賣木雕的少年》的內容時,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分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根據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資料,指導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中非之間良好友誼的資料,針對性地選取木雕的圖片;其次,小組合作討論的時候,負責記錄的可以選擇書寫能力強的學生,文章層次劃分可以選擇分析歸納能力強的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可擇機讓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來實施;最后,負責整理檢查以及維持組內秩序的選擇管理能力出眾的學生。通過這種分組模式,小組之間能夠實現取長補短,還能集思廣益,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合作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可以形成快樂的學習氛圍,是與“娛教”思想相契合的。
三、巧借影音資料,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娛教”思想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授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如結合影音資料,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起來,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極為有限的認知能力,對于一些具有難度的文章,他們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結合影音資料,能夠更加形象地讓學生形成感官認識。例如,教學小學語文《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閱讀,他們的想象可能沒有那么豐富,使用影音資料給學生形象、具體地展示黃山奇石具體形態的畫面,能夠促使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中描寫的意境,學生能夠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并且有利于使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加牢固。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行,基于“娛教”思想的教學開始受到諸多教師的青睞。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要以娛樂中開展教學作為基礎,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游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同時還要利用多媒體影音資料,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高質量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胡志燕.淺談“娛教”思想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J].文淵(中學版),2020(14).
[2]楊進芳,彭平.“娛教”思想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分析[J].文存閱刊,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