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起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屬于重點內容,通過觀察發現大部分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普遍采用精細解讀文章篇章結構、概述思想內涵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常態對閱讀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以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為探討主題,針對當前閱讀教學的落實情況,分析引入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從轉換單一文本閱讀模式、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以及結合課內外閱讀等方面闡述多文本閱讀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轉換單一文本閱讀模式,增加學生閱讀量
將多個不同文本關聯起來,以科學的方式予以優化組合,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討論,是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基本概念,意在幫助學生在閱讀討論中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并針對具體議題形成共識,轉變固有的單一化文本閱讀模式,將多文本閱讀實施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閱讀水平的提升大有助益。
在新課標的語文學習要求中,強調高一、高二學段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課本內容,扎實把握閱讀內容,還應拓展課外閱讀,增加實際閱讀量。而原有的單一文本閱讀教學,其一方面無法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另一方面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借助多文本教學形式,可以高效地利用一節課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同時分析并探究同類型的多個文本,在此基礎上,大幅增加其語文閱讀量,并培養其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通過常態化地積累閱讀量,逐步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并強化其自主閱讀、分析與總結能力,這也是提高語文學科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必要路徑。
二、開展多文本閱讀,提高學生快速閱讀能力
開展多文本閱讀對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強化具有極大幫助。在新課標語文學科的教學大綱中,要求高中學生每分鐘應達到600字的閱讀量,這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出了重要考驗。相比傳統閱讀,快速閱讀的閱讀要求更高,每分鐘應達到千字以上,由此可見,在高中階段養成快速閱讀習慣是十分關鍵的,學生也應充分認識到強化語文閱讀學習的必要性。
多文本閱讀模式給學生的自主閱讀形式帶來了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其既可以選擇略讀、默讀等方法,也可以采用跳讀、瀏覽等方式,無須被單一文本閱讀形式所束縛,深入鉆研理解文章中的個別字、詞、句。只需要以選定的議題為核心,將所需的有效信息從大量的文字內容中精準地提取出來,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僅能夠顯著加快,自身的分析比較能力、概括歸納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常態化的多文本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快速閱讀方法,體會多樣化的語文閱讀方法,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為日后的學習生活與能力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結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帶動學生閱讀興趣
將多文本閱讀教學引入高中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環節中,可以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予以有機結合,針對具體的指定議題,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探索,或是去積極尋求內容之外的更多見解與觀點。在融合發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單一的知識接受者,也可以成為一個主動發現者,學會從多元化的視角看待問題,分析并解讀閱讀題。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可以增強其對閱讀的學習熱情,讓其在合作探究或自主實踐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三一八”慘案這一歷史事件,加深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的了解,然后以魯迅先生的作品為主,引入《并非閑話》《無花的薔薇之二》等課外閱讀內容,前文被收錄于《華蓋集》中,是魯迅先生的經典名作,其中不僅涵蓋作者的獨特觀點與視角,也充滿了對制造慘案的當時政府的控訴,具有極高的思想立意。將多樣化的同類型文章進行比較性閱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文章中描繪的歷史環境與真實事件,深刻體會文章中蘊含的作者凝重的思想感情。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魯迅先生表現出剛直不阿的精神,極具正義感與責任感,不屈服于惡勢力,行文字句中也流露出了對世人的警醒。此類文本內容具有極強的教育作用,教師應充分挖掘文本內容的教學價值,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聚焦文章體現出的思想感情,領會課文的精神實質,借助多文本閱讀的比較式教學形式,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的歷史環境,感受社會環境對人們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多文本教學,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的實踐成效,也能貼合當前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面,全方位提升自主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賴魯墨,黃敏.高中語文教學中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4):89-91.
[2]張月銘,潘伊美.高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