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芹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班級是進行數學課堂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以提升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基礎數學素養等為目標,積極采用多形式教學,以實現高效課堂,從而保障并提升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數學領域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力課堂;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一、開展興趣化教學,奠定數學學習基礎
興趣是學習最佳的原動力,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集中、求知欲望強烈等性格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綜合性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包含抽象數學知識和包含抽象數學思維的社會生活自然現象和社會事物。教師應更加注意將抽象的思維和數學知識與具體、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社會事物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逐步建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維和對抽象認知的過程,從多方面、多角度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對抽象數學的認識和興趣,逐步提高對抽象數學的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一定要多利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的一些適合學生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經驗,多講日常生活與抽象數學思維運用關系密切的知識和例子,讓抽象數學從傳統的教科書中逐步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理論知識更加具體且生動。其次,教師還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或者分析和解釋其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數學現象,進一步增強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從而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和思維能力。最后,學校應引導學生運用與數學思維有關的方法和知識,通過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鍛煉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并不斷地將這種數學思維和意識滲透到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傳授知識,很少將數學文化傳授給學生。然而,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還沒有形成,他們往往憑直觀經驗來理解事物,在學習數學這門高復雜、高抽象、高邏輯、高綜合的學科知識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惑,長此以往就會削弱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給后續學習帶來不利影響。為此,教師應不斷在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利用數學知識與文化之間的聯結,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數學的重要性和魅力,提高數學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二、開展問題式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樹立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深化一問一答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和效果。通過引導每位學生針對問題及解決答案的思路提出挑戰性的質疑、進行主動思考外,還要積極采取多種層次化的問題進行教學,以充分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習需要。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學生為主體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讓學生走上講臺,體會教師的神秘感、責任感和苦衷,體會數學文化,為數學課堂增添學習興趣。因此,數學課堂中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通過師生角色交換的形式來實現。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優化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不局限于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和其相關的解題技巧和方式,而且本質上還是一種通過傳授培養數學思維,從而使小學生具有數學思維意識的一種教育活動。數學思維能力相對抽象,主要是表現在學生通過人腦運用現代數學的符號、語言和方法進行數學的思維運算,對與數學有關的對象進行抽象總結、判斷、推理、歸納、演繹的一種思維能力。它在本質上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基本核心思維能力,是教師和學生以后學習的關鍵和基礎能力。在小學數學基礎教學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目標是培養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數學研究和學習的興趣,為教師和學生今后在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總之,興趣和小學教育課程相結合,從提出到實踐,再到現在不斷完善。興趣和小學課程相互整合,融合在一起。在興趣的幫助下,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了高效、高質量等優點,使小學教學變得更加有趣。
參考文獻:
李露.優化課堂提問策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