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超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是家長在養育過程中困惑最多的階段,也是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較復雜的階段。因此,學校如何與家長攜起手來形成合力,在教育上保持一致,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高中班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家校合作的五個方面探究高中階段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家校合作;班級管理;探究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家庭和學校仍然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領域。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學校的幫助和指導。只有加強家校溝通,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為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從而在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情況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班級管理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手段。
一、家校合作,擬定班級管理制度
良好的家校關系是進行家校共育的基礎,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來,有利于家長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有利于學校了解孩子在校外的行為習慣,從而雙方形成合力,更好地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可以召開家長委員會代表大會,結合學生在家表現擬定青少年校外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同時結合學校行為規范制度和中小學生行為準則,擬定出本班的班級管理規定及獎懲措施,真正實現人人心中有制度,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共同監督,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打造特色家長會,家校溝通探教育
學生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無法替代家庭教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必須嘗試與家長不斷溝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真正同頻共振。因此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班主任很有必要就學生在學校表現的共性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并結合孩子在家的表現及生活狀況,與家長一起探討孩子近階段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終合力解決問題;也可以是班主任結合學校表現對孩子進行逐一分析,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還可以是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自我審視自己近階段的狀態,對自己進行分析,班主任、家長及學生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創辦親子活動,優化關系促和諧
對于高中生家長而言,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狀態的急劇變化使親子關系往往面臨嚴峻的挑戰,許多家庭親子沖突頻繁,親子關系疏離,使學生在學校的情緒和學習也受到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和家長有一次深入的談話,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有利于營造班級整體的和諧氛圍。所以,在學生進入高二階段,學校可以利用家委會組織一次以全班參與的親子活動,借助爬山、植樹等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收獲游戲的快樂和父母陪伴的溫暖,同時,一些平時無法很好溝通的家庭在集體活動的特殊氛圍中也開始了有溫度的互動,親子關系進一步優化。
四、生涯探索,家校共筑未來路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面臨高三畢業后的大學專業選擇和就業方向的抉擇。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充分的自我探索及社會探索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激發現階段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教師可以與家長委員會一同調動家長設計一系列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未來奠定基礎。例如,暑期期間,家長委員會可以為學生提供設計商業銷售、農業種植、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職業體驗平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某個崗位進行體驗。
五、培養家國情懷,家校合力重德育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進入了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因此,班級管理者可以就近階段國際、國內形勢及國家榮譽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邀請家長代表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及工作生活經歷分享自身對國家民族大業的認識及自身使命和責任,讓學生從家長的角度了解每個人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必備條件和責任擔當,讓正能量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宣傳的力量深入學生心中,成長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和對國家有用的人成為學生的終極人生目標,最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總之,在家校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合作的基礎上既相互補充又彼此支持。家校合作助力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給班級管理者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引發了班級管理者對學生發展、班級管理更深刻的思考,推動著班級管理者邁出不斷嘗試與創新的腳步。
參考文獻:
[1]范江.家校共育提高生涯教育實效的探索與反思[J].生涯發展教育研究,2020(1).
[2]陳啟剛.中小學心理健康需要家校社共育[J].內蒙古教育,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