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蘭香
摘 要:處于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色彩和美術方面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小學美術課堂中的美術創意活動不僅能夠開發學生大腦,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使其具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樂于表達交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環保意識。美術課堂的核心是創意活動,在創意活動中融入環保概念和環保意識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變廢為寶;美術課堂;小學學段;環保意識;有效措施
變廢為寶是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活動的具體體現,它不僅包含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更體現了小學美術課堂中的環保意識。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受到廣泛的關注。為了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就要通過變廢為寶等形式,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結合學科特色,引入環境保護意識的內容,提高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在調動學生創造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一、提高小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意義
1.提高小學生環保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創意
小學中低段的學生,聽覺、觸覺和視覺等感官感知能力很強,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更加明確,對新鮮的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這一階段,通過創意美術活動中的變廢為寶,能夠在潛意識中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回收利用意識。通過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進行美術創造。主要體現在小學中低年級美術課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就地取材,通過回收塑料瓶、易拉罐等廢棄材料,豐富創意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模仿例子開展創作,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產生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此激發學生的美術創意。
2.提高小學生環保意識有利于實現變廢為寶
通過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幫助學生認識到周圍環境中廢棄物品的重要回收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廢紙、廢塑料、廢瓶等廢棄物進行美術創造,將廢紙折成裝飾物,將廢塑料瓶做成花盆,將廢塑料袋做成簡易的風箏,將廢易拉罐做成拉花等形式,在創造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簡單的手工藝品進行設計和思考,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領略自然的美、環境的美,從而激發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觀察身邊的環境,認識到廢物資源的可貴之處。通過將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加以利用,變廢為寶,能夠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廢棄物回收,展現新用途。因此,美術課堂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能夠大大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實現變廢為寶。
二、環保意識與小學美術課堂融合的有效措施
1.環保意識與小學美術課堂相融合,點燃創意思維火花
在小學中低年級創意美術活動中,要將環保意識引入課堂環節中,點燃學生創意火花,變廢為寶,加強回收利用。例如,在這一階段,創意美術課堂就可以圍繞培養創造意識,點燃創意思維火花。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廢棄材料進行收集、分類和再利用。如收集掉落的銀杏樹葉,把樹葉做成精美的書簽,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變廢為寶的創造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由于銀杏樹葉有區別于其他種類樹葉的特殊點,教師可以開展“銀杏樹葉——書簽和粘貼畫”等創造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點燃學生思維創意火花。
2.環保意識與小學美術課堂相融合,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充分利用小學中低學段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強,喜歡繪畫,熱愛做手工,能夠將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繪畫、創意設計等形式呈現出來的特點,通過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踐行環保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和探索生活中變廢為寶的廢棄材料,學會回收利用,將材料進行設計,使之便利我們的生活。通過讓學生收集廢舊報紙、塑料瓶、紙盒、鐵罐等材料,可以制作成手工藝品,引導學生體驗環保的美、創造的美。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創造想法,豐富和拓展創意美術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粘貼畫、制作手工藝品和裝飾品等形式,將廢紙、廢塑料、紙盒合理利用,呈現創意想法。比如,引導學生在繪畫的基礎上粘貼樹枝和樹葉,繪制出一幅自然圖畫;或者是將零散的樹枝和樹葉重新組合和改造,制成一棵具有裝飾作用的新樹,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美術學習和美術創意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變廢為寶、材料回收利用等形式,提高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許維維.“變廢為寶”讓小學美術教學更靈動[J].寧夏教育,2021(4):61-62.
[2]于文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環保意識的策略[J].中國教師,2020(S2):110.
[3]張蓓.變廢為寶:把環保意識滲透到小學美術課堂中[J].家長,2020(3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