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但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需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拓寬知識面。而其作業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現階段小學生的作業布置較為單一,不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增加作業設計的個性化。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其個性化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
作業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拓展,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教學效果有著總結和提升的作用,也是檢驗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也可以和小學語文作業進行結合,提高作業的個性化,豐富作業的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還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有效的總結,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的發展,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收獲適合自己的教育。
一、增加語文作業個性化的層次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需要學生搜集相關知識,豐富其知識儲備,全面理解相關知識的內容。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作業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將知識的學習從課堂中擴展到網絡中,信息互聯網中的知識比較豐富,學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的內容。例如,在教學《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詩人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并了解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然后出示《春江晚景》這幅圖畫,根據圖畫內容為學生講解古詩的含義,方便學生理解。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利用互聯網來搜索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對相同題材的古詩詞內容進行分析,掌握每首詩詞表達的含義、描繪的場景,然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篇讀后感。
這種形式的作業擴大了學生的作業范圍,使作業具有個性化和層次性,每個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不一樣,找到的相關內容就不相同,導致學生讀后感的寫作層次比較豐富。這既復習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豐富語文作業個性化的趣味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面對事物的過程中感同身受。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本內容受篇幅的影響比較簡單,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特別是對一些與生活實際相差較大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難度更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彌補,讓學生利用網絡來尋找相關的課外內容,布置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互聯網中對于文章的理解是比較全面的,且情感的解讀也比較深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并且結合相關語境掌握其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體會文中少年的中國激情。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彌補,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文章的寫作背景,加深學生感同身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既增加了語文作業個性化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語文知識,加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
三、提升語文作業個性化的實踐性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保證其可以自主地查找和整理資料,從中挑選自己需要的內容,并將內容和圖片進行有效的結合,確保整理資料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查找相關信息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這樣可以準確地找到想要尋找的內容,再對其進行篩選。在信息技術的融合下學生的文字處理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進步。例如,在教學《桂花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布置作業,利用互聯網搜索桂花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桂花的相關特點,然后將其進行整理制作成PPT等形式,可在課前進行展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語文作業個性化的實踐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業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有效落實作業的個性化,拓展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識,也讓學生得到了最合適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亞男.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福建電腦,2021(2):180-181.
[2]蔡金秀.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J].學周刊,2021(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