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亞麗
摘 要:在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父母和教師的重視。因此,在小學教學階段,班主任也將大多數時間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為小學生提供精準化的服務。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小學教育
一、發揮班主任的教育作用,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開闊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小學班主任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引導者、組織者,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全面優化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還要學習更加專業的心理知識。此外,班主任要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也能夠讓小學生化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在班級中努力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這樣還能與學生拉近距離,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小學管理中的積極影響。
二、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煩瑣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級中的學生,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要關注學生,讓學生時刻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照顧,這樣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同時就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也能夠徹底落實新課程的改革方向。此外,小學班主任還要積極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學生成為好朋友,這樣學生就能夠對班主任產生信賴,從而依賴班主任,這樣更利于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地與老師交流,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小學班主任要更多地去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案例,這樣可以根據相應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
三、日常管理有效滲透,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干預
班主任與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了解得更多,認識的時間也更長,所以班主任能夠更好地管理學生和班級,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去解決各種生活難題和學習難題,與小學生之間產生緊密的聯系。首先,小學教師和班主任要做好日常管理方面的教育,要將生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將兩者有效聯系在一起,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全面發展。其次,小學班主任要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小學生能夠處在一個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這樣學生也能夠保持心情愉悅,使學生得到綜合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再次,小學班主任要充分把握班會的教育時間,要將班會時間分出一小部分來進行心理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心理知識,這樣才能做好心理健康的干預,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讓學生具有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對自己進行針對性管理,才能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關注學生狀態變化,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對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所以小學生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對學生而言,不好的教育方式會讓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也會導致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和管理中,這樣在日積月累的學習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中不積極,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小學班主任要采用溫柔的語氣與學生講話,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心情不再浮躁,也能夠讓學生聽從班主任的管理。小學班主任還要與學生成為親密的好朋友,要全面了解學生,時刻關心照顧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耐心的指導,還要幫助學生努力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此外,小學班主任要公平對待每位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學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與班級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樣學生才能配合班主任,也才能更好地服從班主任的管理。
小學班主任就要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級管理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讓學生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意識,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調整管理手段,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曉梅.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時代(旬刊),2019(10):177-178.
[2]趙春雨.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