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摘 要:就一個班級而言,班主任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責,其既要進行基礎科目的教學,又要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內容有協調并安排各個課程、維持好班級的紀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等,會涉及班級中大大小小的各種事情。為了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班主任要具備獨特的激勵風格。就激勵風格的含義以及意義闡述,分析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的班主任激勵風格。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班主任;激勵風格;策略
一、激勵風格的含義以及意義
(一)激勵風格的含義
激勵風格指的是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采用獨特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管理積極性進行調動和維持。通常對不同的學生而言,其個性特點是存在差異的,故教師所選擇的激勵方式也應該不同,這樣才能夠達到對每個學生提升和促進的目的[1]。
(二)激勵風格的意義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即將跨入初中校門,這是一個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青春期逐步到來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學生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沒有采用合理的手段,很有可能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從激勵風格的含義來看,其具有激勵性以及因材施教性,在管理的過程中融入不同的激勵方式,可以拉近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獲得滿足,繼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的班主任激勵風格
(一)融入良性競爭激勵風格
無論身處哪種環境,都會存在競爭。競爭可以給學生帶來壓力,產生壓力之后就會出現動力。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融入良性的競爭激勵風格,可以促使他們不斷地進步。比如,班主任在日常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建立一個評分機制,對每個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儀表狀況等進行評分。一個月評分一次,對于分值較高的學生進行獎勵。在進行科目教學時,也可以通過合作競爭的方式,引領學生完成任務,以小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也便于教師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班級管理。
(二)融入差異化的激勵措施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教師在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管理時,應注重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學生一直以來成績都比較優異,而有些學生在學習各個科目時,不夠用心且不服從教師的各種班級管理。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采用差異化的激勵措施,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弱點,及時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如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班主任要對其進行激勵學生,幫助其向更高層次發展。針對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班主任應在公開課上鼓勵學生表達,提升這類學生在公開場合發言的自信心。如有些學生比較叛逆,班主任可以通過家校合作來了解學生和家長的關系,對學生的性格進行深度分析,試著和學生做朋友,走入學生的內心[2]。
(三)鼓勵班級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
班級管理并非班主任個人的事情,其需要全體學生的配合。故班主任應從傳統的管制轉變為放權,讓班級學生自主管理。比如,在班級中可以通過投票或者是輪流的方式挑選班干部,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成為班級管理的一分子。也可以融入小組制管理,進行小組之間的競賽。在這樣的班級管理中,每個學生都是主體,且會主動地配合其他同學和教師,整個管理氛圍是積極、向上的。
(四)樹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發揮出榜樣激勵作用
班主任的個人形象會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質量以及學生今后性格的發展。每個班主任既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統籌者。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必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征,同時還要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比如,當教師布置學習任務時,學生總是拖拉不完成,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要嚴厲對待。當學生成績退步時,班主任要耐心幫助學生分析,鼓勵學生下次取得好的成績。班主任既要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又要樹立自身的威信,同時還要用品行對學生進行影響,做到寬嚴有度。
總之,班級管理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班級的氛圍。而班主任的激勵風格和班級管理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合理地融入激勵方式,如競爭激勵、差異化激勵、榜樣激勵等。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提升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以及各項素養。
參考文獻:
[1]徐超.做好引路人: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實施激勵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31):67-68.
[2]韓金芳.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優秀的班集體[J].教育界,2021(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