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玉 尉冠麗
1 河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鄭州市 450000;2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腦出血是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顱內出血的一種疾病,患者病死率高達40%,臨床上常采用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術后患者常出現局部血液流動過慢,加上長期臥床,常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1]。對LEDVT患者需要給予抗凝治療,否則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將會引起繼發性靜脈曲張、皮炎、淤滯性潰瘍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出現運動功能障礙、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為有效預防LEDVT的發生,腦出血患者術后需要進行下肢功能訓練、空氣壓力波輔助治療等[2-3]。劉軍瑩等[4]報道,舒血寧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調節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的作用,對預防LEDVT有積極作用。為探討舒血寧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LEDVT形成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腦出血的相關診斷標準[5],生命體征平穩;(2)無意識障礙,近2個月未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3)接受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微創手術治療;(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炎癥性疾病或腫瘤;(2)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3)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4)月經期女性,有出血傾向。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齡35~65歲,平均(53.51±10.28)歲;體質量指數(BMI)20~25 kg/m2,平均(22.46±1.87)kg/m2。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齡33~67歲,平均(55.32±10.94)歲; BMI 21~26 kg/m2,平均(23.17±2.12)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腦出血臨床對癥治療及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微創手術治療。術后,對照組患者給予相應護理,同時進行早期活動以預防LEDVT發生。(1)體位護理:合理調整患者體位,減輕肢體腫脹,促進下肢靜脈回流;(2)運動護理:在全身癥狀及局部壓痛緩解后,在醫護人員及家屬幫助下進行關節伸展運動,配合按摩以防止肢體僵硬;(3)飲食護理:合理搭配飲食,忌煙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4)心理護理:密切觀察心率、血壓、下肢皮溫等變化,給予心理疏導,提高治療依從性。觀察組患者術后,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舒血寧注射液(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6295)治療,10 mL/次,2次/d(肌內注射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至250 mL后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干預3周。
1.3 觀察指標
1.3.1 靜脈血流速度 術前、術后3周,分別取兩組患者外周血進行血小板計數,采用多普勒血流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右手靜脈血流速度。
1.3.2 LEDVT發生情況 術后3周,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熱泛紅及LEDVT發生情況,LEDVT診斷參照文獻[6]。
1.3.3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周的其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周的血小板計數、右手靜脈血流速度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右手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周,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右手靜脈血流速度均顯著升高,觀察組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周的血小板計數、右手靜脈血流速度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術后3周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熱泛紅及LEDVT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3周,兩組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熱泛紅等發生情況以及LEDVT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3周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熱泛紅及LEDVT發生情況比較 [ n(%)]
2.3 兩組患者的其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3周,觀察組患者發生惡心嘔吐1例、腹脹腹瀉2例、多汗昏迷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無不良反應發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368,P=0.067)。
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以及血液凝血功能異常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發生的三個主要因素,LEDVT會導致患者下肢水腫、脹痛,甚至皮膚潰瘍、糜爛壞死、截肢。腦出血患者術后若給予科學護理,一般能有效預防LEDVT的發生,但部分患者因過度活動、飲食不當等原因,會比較容易發生LEDVT,所以臨床上常輔以藥物干預[7-8]。臨床上治療LEDVT患者的常用藥物有抗凝藥物與消腫溶栓藥物,其中抗凝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舒血寧主要由銀杏葉提取物、乙醇、葡萄糖組成,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腦梗死、腦血管痙攣等患者[9-10]。陳冬等[11]報道,舒血寧能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其血液凝結率、抑制血栓形成、保護血管組織。
為探討舒血寧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LEDVT形成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結果顯示,術后3周,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右手靜脈血流速度均顯著升高,觀察組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皮膚發熱泛紅等發生情況以及LEDVT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舒血寧能提高靜脈血流速,預防血液凝結,與文獻[12-13]報道的結果相似;舒血寧并不能有效降低腦出血患者術后LEDVT的發生率,可能與兩組患者存在選擇性偏倚以及觀察樣本較小有關;使用舒血寧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LEDVT,可能會引起患者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多汗昏迷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