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英 劉炯 江小猛
鄧州市中醫院藥學部,河南省鄧州市 474150
過敏性紫癜是兒科常見病,容易損傷患兒腎臟,導致腎炎發生,患兒臨床上表現為皮膚紫癜、蛋白尿、血尿、腹痛等,嚴重威脅患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上對過敏性紫癜患兒主要給予抗感染、糖皮質激素等治療,但療效不佳,并且容易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3]。中醫學對過敏性紫癜無詳細記載,但根據其臨床癥狀一般將其歸為“紫斑、尿血、發斑”等范疇;認為其病機是患兒臟腑發育未完全,臟氣不足,加上風熱濕毒入侵,造成風熱、瘀熱損傷經絡,治療以中醫證候學為基礎[4]。丹芍湯組方為生地黃、赤芍、雞血藤、小薊、水牛角、丹參、甘草、蟬蛻,具有清熱涼血、疏風散熱等功效。為探討丹芍湯輔助常規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的臨床效果以及對患兒腎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36例患兒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兒科收治的過敏性紫癜患兒136例為研究對象。中醫診斷標準:符合《過敏性紫癜中醫診療指南》[5]中風熱傷絡型中醫證候,紫癜主要集中在下肢和臀部,呈鮮紅色、大小形態各異,伴有關節腫痛、腹痛便血、血尿,面色少華、舌苔薄白,脈弦細。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診斷與治療》[6]中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近3個月使用影響免疫及腎功能的藥物;(2)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受損;(3)對本研究治療用藥有禁忌證。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患兒68例,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齡(7.53±0.55)歲;病程4~24 d,平均(15.62±0.63)d。對照組患兒68例,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齡(7.72±0.62)歲;病程4~24 d,平均(15.34±0.58)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口服醋酸潑尼松片(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323),5 mg/次,3次/d;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3753),1.5 mg/(kg·d),分3次飯后服用;口服雙嘧達莫片[天子福國際藥業(江蘇)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295],2.0 mg/(kg·d),分3次飯前服用;口服維生素C片(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526),0.1 g/次,3次/d。療程8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兒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芍湯輔助治療。丹芍湯組方:生地黃、赤芍、小薊、丹參各10 g,雞血藤15 g,水牛角30 g,甘草3 g,蟬蛻6 g。1劑/d,加水500 mL煎至200 mL,煎煮2次,混合濃縮成200 mL,早晚分2次溫服。療程8周。
1.3 觀察指標
1.3.1 中醫證候積分 治療前、治療8周后,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對兩組患兒進行評分。主癥包括腹痛、關節痛、皮膚紫癜,次癥包括尿短黃赤、口干、心煩,主癥分為輕(2分)、中(4分)、重(6分),次癥分為輕(1分)、中(2分)、重(3分),評分越高表示患兒癥狀越嚴重。
1.3.2 臨床療效 治療8周后,根據患兒的中醫證候積分[7]評定。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壓痛感較輕,局部分泌物或充血明顯減少;有效:癥狀有所改善,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局部分泌物或充血有所減少,壓痛感較輕;無效: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癥狀無變化,嚴重者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數×100%。
1.3.3 腎功能 治療前、治療8周后,分別采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兩組患兒的24 h蛋白尿(24h uPro)、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尿微球蛋白(β2-MG)。
1.3.4 免疫功能 治療前、治療8周后,分別采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CytoFLEX)檢測自然殺傷細胞(NK)、CD4+T淋巴細胞水平。
1.3.5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兒的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n,x±s)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8周,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5.6%)顯著高于對照組(7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 n(%)]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24h uPro、BUN、Scr、β2-M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24h uPro、BUN、Scr、β2-MG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兒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比較 (n,x±s)

續表3
2.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gG、IgA、NK、CD4+T淋巴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IgG、IgA、NK、CD4+T淋巴細胞水平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兒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較 (n,x±s)

續表4
2.5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 n(%)]
過敏性紫癜又稱IgA血管炎,近年來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患者主要為10歲以下的兒童,嚴重威脅患兒生存質量[8]。常規西藥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療效不理想,長期治療不良反應較多,不利于患兒生長發育[9]。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屬“紫斑、尿血、發斑”等范疇,患兒辨證為風熱傷絡、濕熱痹阻、邪熱入侵,或飲食蘊熱進入血液循環,伴隨血液循環肆意妄行,逐漸滲透肌膚,進而出現紫癜[10-11]。過敏性紫癜患兒伴有蕁麻疹,上肢對稱分布,呈鮮紅色,形態各異,可成片,瘙癢;或伴有關節腫痛、便血、血尿、腹痛,早期大多表現為發熱、咳嗽、不適、納差等,中醫治療以祛風清熱、涼血安絡為主[12]。
楊煥丹等[13]報道,過敏性紫癜主要由風熱、瘀熱傷絡導致,治療宜補脾益腎、祛風清熱、涼血安絡。丹芍湯由生地黃、赤芍、雞血藤、小薊、水牛角、丹參、甘草、蟬蛻等構成,其中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涼血功效;赤芍具有散瘀止痛功效;雞血藤具有養血調經、活血舒筋功效;小薊能涼血止血;水牛角具有涼血定驚、清熱解毒功效;丹參與生地黃共同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蟬蛻具有退翳透疹、疏散風熱功效,甘草調和諸藥。上述諸藥共奏祛風清熱、涼血安絡的功效[14-15]。中西藥聯合應用治療疾病可發揮協同作用,標本兼治[1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兒的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5.6%)顯著高于對照組(72.1%),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芍湯輔助治療,可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療效,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24h uPro、BUN、Scr、β2-MG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兒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丹芍湯輔助治療,保護患兒腎功能的療效顯著。丹參可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17]。過敏性紫癜發病與患兒的免疫功能密相關,IgG為主要的抗感染抗體;IgA是機體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胃腸道、母乳、唾液、淚液等外分泌液中的含量較高[18-19];CD4+T淋巴細胞是一種輔助T淋巴細胞,NK細胞是一種天然免疫細胞,參與機體的免疫過程[20-21]。治療8周后,兩組患兒的IgG、IgA、NK、CD4+T淋巴細胞水平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兒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丹芍湯輔助治療,可顯著改善過敏性紫癜患兒的免疫功能,但不會增加患兒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