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系統地分析了醫用多功能防護服的特點、應用、技術改進、未來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醫用;多功能;防護服;應用;可持續發展
穿戴防護服能夠避免或減少工作中的職業傷害,分為普通防護服和特種防護服兩種類型,特種防護服具有強度高、耐高溫、防止燃燒,抵擋紫外線和輻射、抗腐蝕等優勢,按照不同的材料、形態和用途又可以分為極冷防護服、熱防護服、輻射防護服、靜電防護服、醫用防護服等。醫用防護服在物理預防中擔任著重要角色。自從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如何更有效地防止醫護人員感染病毒、保障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早在“非典”時期,國家已經制定了防護服制作的統一標準。醫用防護服的研究需要極高的成本和技術含量,由于我國一直對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十分重視,對于醫用防護服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1發展歷程
早期的防護服的作用僅限于避免衣物沾染血液和分泌物,并非用于防止外部環境對人體的侵害,棉質材料居多。
二戰期間,為了適應作戰條件的需要,美軍研制出一款性能優異的軍裝,材質厚密,衣料采用了防水處理。戰爭結束后,這種防水的衣料受到了極大歡迎,商家也抓住機會,開始采用這種衣料生產醫用防護服。1980年以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又研制出了更加輕薄、可以反復使用的新材料。
2所需性能
符合標準的醫用防護服,主要有舒適度高、屏蔽性強等優點。在國際社會, 只有美國NIOSH標準和歐盟EN標準是通用的。美國的NIOSH標準由美國國家防火協會在1999年提出,是血液和體液的最低防護標準,適用于醫療急救防護服的生產,歐盟EN標準由歐洲標準委員會制定,部分地區采用的是自己的生產標準如澳洲等。2003年,我國頒布了《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根據相關規定,醫用防護服必須具有良好的液體阻隔功能,例如防水性能、透濕量、沾水等級等;必須擁有一定的過濾效率;擁有阻燃和抗靜電功能,較高的斷裂強力與斷裂伸長率。各個國家對于醫用防護服質量的規定都大同小異,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2.1強度與伸長率
醫用防護服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抵抗物理性損壞, 因此衣料一定要擁有較高的的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強度根據不同情況可分為拉伸斷裂強度、撕裂強度、抗穿刺強度等。有些標準還做出了干強濕強等更為細致的規定。
2.2阻隔性能
由于直接關系到了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阻隔性能的優劣是評價防護服質量的關鍵標準。歐盟國家會對生產的防護服進行液體阻隔性能以及細菌粉塵等細小粒子過濾性能的測試,美國將防護服的液體阻隔能力分為4個級別。由于歐美國家的標準相對成熟,我國在制定標準時也有相應的借鑒,其中以防水性能、防酒精性能、防細菌病毒的性能測試為主。
2.3沾水等級
對防護服進行噴淋試驗,用于評價防護服的鎖扣、接縫和總體設計的優劣。
2.4微粒過濾效率
指防護服對氣溶膠和細菌的阻隔能力。
2.5抗靜電能力
醫院手術室具有低溫低濕的特征,醫護人員的衣物或體毛與防護服摩擦時,極易產生靜電,因此防護服生產對抗靜電能力有所要求。
2.6皮膚刺激性
合格的醫用防護服應對皮膚沒有任何刺激性。
2.7舒適性
主要根據衣料的柔軟度、透氣性、透濕量對舒適度進行客觀的評判。如果防護服透氣性差,積聚的熱量不易散發,醫護人員會感到不適,使得工作效率和質量降低。
3現狀與結論
歐美國家防護服原料多以滌綸、粘膠為主,材質柔軟、抗拉力和透氣性強,且為一次性用品,避免了交叉感染。美國對于防護服設計和裝備的研究世界領先,研制出非對稱膜、復合膜、均質膜、異質膜等材料,廣泛應用于生產,既能阻隔血液、體液、病毒,又有良好的透氣性。近些年來,我國對于高性能防護服的研發與生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我們國家要加強防護用品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努力縮小差距,按照國際先進水平嚴格要求自己,保衛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
防護用品是阻擋污染、減少交叉感染幾率的必要手段,醫用防護服的不斷推廣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是必然的社會趨勢,因此醫用多功能防護服的應用與可持續發展前景十分光明。由于消費意識和水平不足,我國的防護服推廣遠不及國外普遍。經過“非典”和“新冠”,群眾對防護知識建立起一定的認識,也建立起了防護意識,但是仍然發現許多不足,如防護服的需求人群,具體需要的防護水平等級,防護用品使用的相關培訓等。目前,防護用品市場十分廣闊,防護服的銷售也十分火爆,但是產品質量依然有待改進,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醫用防護用品的質量不僅關系到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也對患者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避免后續隱患,必須嚴格規定和執行標準。
參考文獻
[1]李蓉,常留栓,張婷婷.個體生物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24(06):494-498.
[2]劉何清,劉天宇,高黎穎,等.國內外防護服的發展與對比[J].礦業工程研究,2016,31(03):71-76.
[3]李娜,錢曉明.醫用非織造材料的發展與應用[J].紡織導報,2017(03):67-70.
[4]馮淮河.推進新材料在防護服裝領域的應用對防護服功能的認識急需提高[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17(01):32.
[5]王璐,關國平,王富軍,等.生物醫用紡織材料及其器件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16,37(02):133-140.
作者簡介
許曉菲(1997.07—),湖北,女,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