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梅 陳紅軍
◆摘? 要:在新課標大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十分重視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積極地利用本地人文歷史、地理自然資源進行生活化教學, 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針對中職語文教學利用本地資源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利用郴州本地教學進行中職語文的教學。
◆關鍵詞:本地資源;生活化
一、郴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使用地域資源現狀
(一)教師對本地教學資源缺乏利用意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生活環境對于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教師在選擇學生的閱讀文本時主要是來源于教材,基本上不涉及郴州本地的教學資源。教師囿于教材,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和生活的地方聯系不緊密,學生感受不深。
而且學生閱讀這些文本也不是自主閱讀,是跟著老師的思路閱讀。聽老師進行詳細的講解。時間一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殆盡,課堂參與度低,言語活動無法進行,不利于其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學生對本地教學資源缺乏了解
學生的文化視野狹窄,地域文化認知不足,對郴州本地的自然、社會、人文、歷史等多方面都不了解,缺乏故土意識。不關注身邊人身邊事,不關心民生政治,難以與文本、與老師共情。
二、讓郴州本地教學資源進課堂的舉措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道出深刻教育本質。
中職語文教師作為對中職生的直接教學指導者,應正確認識到生活化語文教育的價值,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積極地思考與探究有效的生活化語文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熟知學生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熟悉本地的人文歷史、風俗習慣、地理自然、政治民生、熱點事件,研究其中蘊含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語文教學提供鮮活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1.閱讀教學生活化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必須有意識引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化元素,進而更好地拉近師生、生生以及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最大化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的順利有序進行奠定基礎。
例如,《祝福》教學中,魯鎮的典型環境,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學生沒有感受,難以共情。導入中,可先向學生講述蘇耽的母親在郴江河畔浣衣時誤吞荷花而懷孕被族規處以浸豬籠沉江底的故事,感受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在我們郴州也如同魯鎮,迫害著普通的勞動婦女。在今天的郴州的古街古鎮古村,如裕后街,陽山村、板梁村,曾經生活著千千萬萬個“祥林嫂”,他們可能是我們的奶奶的奶奶,讓我們去讀她們的悲慘故事。這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文中人物產生了親情聯系,然后主動地投入接下來的學習中。
在文本的閱讀理解與感受的過程中,將風俗民情、人文歷史、自然風光等當作語文教學資源。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并將這些資源引入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有利于讓學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中學習知識,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例如,教學《踏莎行.郴州旅舍》時,作為夷蠻之地的桂陽郡,相比汴梁臨安這些帝王之都,偏遠落后,成了一些失意之人的發落處,繼而將郴州相關的貶官文學帶入課堂。
創設冬日傍晚失意時游蘇仙嶺的情景,感同身受,與之同悲,從而體會出《踏莎行.郴州旅舍》傳遞的是普天下之人共有的情緒:身處偏遠之處的孤獨難耐;睹信思鄉的濃烈煎熬;前途茫茫的悲觀失意;赤誠之心卻為何命運多舛的憤怒詰問!引導學生為遠走它鄉懷才不遇身陷困境的小官吏掬一把同情淚。同時讓他們好好地活在當下,豁達樂觀,享受生活,于無形中完成課程思政。
2.作文教學生活化
“寫”是語文教學的另一壁江山,在對中職生進行作文教學之前,語文教師應結合中職生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這個年齡階段所能接觸到的生活中的作文問題,為學生設計契合其自身語文學習需求的生活化作文教學設計。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水月北湖進行描繪,采用寫景狀物的手法進行;同時讓學生了解到嶺上宋代的“三絕碑”、市內的“義帝陵”、北湖韓愈的“叉魚亭”、坦山“勸農碑”的郴州古老歷史,將郴州的歷史寫進作文,展現郴州的獨特;在建黨100周年的作文寫作中,聯想郴州的紅色革命基因:習主席講述的半條被子故事、東塔公園的湘南暴動紀念塔等;介紹中國女排五連冠,老一代中國女排集訓郴州,臥薪嘗膽,成就“五連冠”偉業,震驚世界排壇,讓學生感受到郴州“開放包容,求實創新”的精神。
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化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教學形式,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中職教師要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依托郴州的教學資源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
例如,在進行郴州非遺傳承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戲曲的介紹時,讓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進行表演時,教師也可以結合郴州的戲曲文化,讓學生參考《霧失樓臺》、《荊釵記》、《彩樓記》,同時在課本劇的表演中加入昆曲的表演,讓學生感受郴州的傳統曲藝文化。
三、結語
在進行中職語文的教學中,需要將語文與生活中的事物結合,通過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延伸語文學習,讓學生走向生活,打開生活的大門,為課堂加入生活的“活水”,讓語文教學的源頭之水豐盈鮮活,為課堂教學增加一抹靈動。
參考文獻
[1]陳竹.試論中職中文教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J].祖國,2018(10).
[2[張毅.中職中文教學實效性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
[3]鐘麗.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