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瑞珍
◆摘? 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范圍,現如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方法和模式越來越多樣化,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完善,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的目標。本文主要對于大學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實踐和分析,并且提出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反思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大學重視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行動學習法的教學體系可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保證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為了不把專業文化課教學變成應考教學,有賴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大學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能力以及未來發展進行教學,專業教學與課程創新設計,充分增強了學生對面向崗位的適應性。通過實踐化的課程體系,將所學到的內容應用于生活,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的學習。在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需要保證教學課程充滿互動性,課堂氣氛活躍,采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具備技能應用能力。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創新
1.鼓勵學生學會自主思維
在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完成課本上的信息知識,而是活化他們的自主思維,形成獨特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學生在進行計算機基礎學習時進行模擬訓練,并在訓練中形成一個學習計算機基礎的良好循環,以此來活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最終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幫助學生去發散自己的思維,讓他們形成一個獨特的思維理念,找出計算機基礎學習背后的自然規律,并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啟發他們的計算機基礎思維,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畫幾何圖形”的學習中,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操作是個非常關鍵的教學過程。具體而言,就是在“幾何繪畫”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自己合理的規劃,設計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何圖形繪畫路徑,讓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自己一步步去完成矩形工具、多邊形工具的使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學會撤銷操作,不斷完善自己的計算機基礎思維,以此來提升計算機基礎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
2.選擇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基礎的基礎內容,以及為什么要學習計算機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與計算機基礎相關的科技對學生進行教學,采用較為豐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程序展現特殊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計算機基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采取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體系。
3.增加教師授課環節的互動
現階段流行的還是一種很純粹的知識的傳遞。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少產生互動,并且主動是掌握在教師手里。有關研究表明,單純的教授知識不進行任何互動是最為低下的教學效果,沒有互動,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教師的教學動力也不夠強,教學對教師來說就變成了一種機械式的勞動,也就失去了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學生進行毫無互動的教學,無論是對教學來講還是對學生來講,都是一種弊端極為明顯的教學方式。教師把教學當成了一種純粹的體力勞動,而學生也無法提高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因此就要求教師在大學的課堂上多增加互動環節,教師和學生產生了互動,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進一步的了解到學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進一步采取措施。同時,通過了互動,教師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興趣,不再把教學當成是一種毫無感情的體力勞動,而真正的用心去把教學做好,去保證自己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作出貢獻。例如,教師在上課時要學生在產生問題上回答和反饋的互動,這樣,教師會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了解學生是否對學習的內容掌握了,而學生通過和教師產生一些互動,也會了解到教師的用心,同時在產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努力地去回答問題,他的思維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訓練。因此,可以說,教師在對學生的技術素養進行培養和教育時,要積極地和學生之間產生互動。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學習的氛圍變得更加愉悅,還會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4.建立輕松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重要性的認知,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可以通過介紹生活案例,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的好奇心,促進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案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設計有意義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自己應該學習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論,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
三、結語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建設以及實踐能力培養的方式提高學生能力的東西,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預習成果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針對計算機的應用特點進行任務布置,幫助學生在處理計算機問題時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興芝,王珊珊,楊勇,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反思[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
[2]朱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的總結與反思[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28).
[3]涂春梅.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6).
[4]萬媛.丁鳳琴.PBL模式在高校心理學課題研究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