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軍梅
◆摘? 要:教師作為學生教育、成長成才的見證者、參與者、引導者,其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習慣的養成。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習慣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學校、家長的關注,而教師的課堂評價則是推動學生習慣養成的有效手段。課堂評價中,教師要注重評價的方式、類型和時機,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糾正不好的習慣,進而塑造能夠推動自身發展的良好習慣?;诖耍疚慕Y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小學生年齡特征,探討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課堂評價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堂評價;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有效途徑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處于人生發展的初期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素養,而且受用終生。但是,學生的習慣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夠形成的,需要借助外因予以推動,這其中就包括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課堂評價作為課堂中學生表現的風向標,運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靈活掌握課堂評價的技巧、時機、方式,就能達成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目的。
一、目前小學語文不良習慣的表現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習慣教育的起點。小學生正處于習慣教育培養的初期,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主要包括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思考習慣等。在學習習慣方面,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不能對課程進行預習、復習等,使得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在行為習慣方面,少部分學生坐姿、寫字握筆的姿勢、聽課時的狀態等存在嚴重不足,如:坐著的時候彎腰塌背,或者直接趴在桌子上;寫字時,由于握筆姿勢不對導致字跡潦草,抄寫時會出現錯字、漏字的現象。在思考習慣方面,學生學習的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完成任務、獨立思考,一遇到問題就會尋求教師、同學和家長的幫助,對問題蜻蜓點水、不求甚解,不能及時發現、總結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特別是為了完成作業,學生會更加依賴他人,不愿動筆,這樣既不能檢驗學習成果,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此外,在自主學習習慣方面,有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遇到問題不主動去解決,教師教授哪些知識就學習哪些知識,甚至出現敷衍的狀態。
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阻礙學生語文學習能的形成,學生成長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對學生未來發展設置了障礙。為此,要高度重視小學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習能力。習慣即是能力,是構成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科學學習、深入學習的重要動力,特別是在面對新生事物時,良好的探究習慣、思考習慣能夠激發學生開拓思路、創新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所處的階段,學生自制力較弱,只有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才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內生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3.發展綜合素養。新課標中對語文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有具體的、明確的要求。今年兩會中,江蘇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所說引發熱議,“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同樣的,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在學習上,還會滲透到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榜樣示范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就是其行為的準則、習慣的榜樣,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語文教育有其特殊的“思政”引導性,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的思維、行為、言語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為此,要從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從評價自身做起。
目前,有少數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受自身文化、環境的影響,不重視自身的行為對學生的指引作用,按照傳統的教學思維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或許能夠短暫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成長設置了障礙,包括過多運用方言進行上課,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貫徹生本理念,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在課堂中沒有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甚至對不良習慣置之不理,這些都是從教師角度影響學生習慣養成的因素。
為此,在課堂上,首先教師要提倡學生采用普通話,并用普通話進行授課、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逐漸養成使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并注重用語的規范性。其次在板書時,教師的板書要有邏輯性,并且要一絲不茍、錯落有序,將良好的書寫習慣傳達給學生,讓學生進行作業時也能對內容書寫標準、規范。在課堂交流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去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
總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需要首先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包括理論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努力在各方面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2.教師要提高課堂評價的技能,善于觀察,抓準時機。課堂評價要貫穿于整個課堂授課過程。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要在教師引導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課堂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狀態進行緊密結合,善于觀察學生聽課、學習的狀態,抓準時機進行課堂評價,讓學生及時得到鼓勵,發揚長處、停止不良習慣“改邪歸正”。比如,在進行《靜夜思》這首古詩學習時,教師要把握課程的節奏,將古詩詞轉化為小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增加課堂趣味性,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沒有時間“神游”。當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有很好表現時,教師就應該及時運用肯定性、激勵性的語言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剛才,同學們學習得都很認真,進步也很大,希望同學們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本唧w到古詩詞描繪的場景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嘗試解讀,“我相信你,你要嘗試一下,肯定行的?!边M而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敢于嘗試的習慣。
當然,課堂上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失誤,教師不能直接去批評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抓住學生此時的心理重拾信心。比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滲透時,發現學生對人生觀、世界觀的認識不足,教師就可以借助課堂教學的內容來進行分析、引導?!拔覀儎偛艑W習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發揚的是什么精神呢?我們該不該在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發揚這種精神呢?如果你們都能尊老愛幼,為他人著想,想想我們的生活環境會呢?”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相處之道,還可以培養學生通過課程內容來指導生活的習慣,進行理論聯系實際。
3.教師要注重課堂評價的方式,掌握技巧。課堂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推動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落實生本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比如,在進行課文講解時,教師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丑小鴨為什么最后能夠有個美好結局?《靜夜思》中的李白為什么思鄉卻不能歸鄉呢?大雁往南飛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培養他們思考“深入一層”的意識和習慣。
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相關的歷史資料,讓學生通過分享的方式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集中精力,專心聽講,勇于鉆研,大膽發言,并逐步養成習慣。
針對學生獨立思考與相互配合習慣的養成,教師要在向學生明確傳達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一件事情重要性和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課堂小測來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培養他們完成作業的態度要及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要規范、謹慎。當然,獨木不成林,在超越單個學生能力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習慣,此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分為若干小組,針對教師提出的課題進行合作完成,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學習與集體是分不開的,要互相配合、協調一致才能有所創新,進而推動問題解決,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四、結語
評價作為強化行為的重要動因,在規范行為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學生各種習慣的培養,包括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課堂評價體系要逐步完善,并且不斷適合并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劉燕怡.課堂評價機制和學習習慣的養成[J].進展,2019(01):26-27.
[2]何鴻.豐富的教學評價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讀寫算,2019(31):36.
[3]史萍萍.多彩星級評價,促進習慣養成——低段語文學習習慣“星級”評價實踐與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2):41.
[4]宗燕.采用適當的課堂評價方式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華少年,20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