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蘭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作為美學教育的載體,而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可以進一步感受到美學,提升鑒賞美學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創造美。學校對蘊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美學進行開發和利用,將美學教育工作建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這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繼承和深層次的創新。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校美育;教育實踐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分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包含了豐富的自然氣息,創造了無數的藝術佳作,在其中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的文化結晶。
1.潤物無聲,體會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是與社會實踐密不可分的,人們對于同一個自然事物呈現出的美也有著不一樣的感悟。而中華傳統文化中自然之美的資源包含著直觀的自然之美以及微觀上對美學的感悟。山川竹林、流水溪河、星辰大海等等自然事物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都是自然對人類美的恩賜,也是人們對自然美不同感悟的表征。
2.博大精深,感悟藝術之美
美學教育的重要資源來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藝術之美。它在音樂、舞蹈、書法、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包含,在這些領域中都存在著美學教育的資源。例如,《樂記》中記載:“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以及書法與繪畫,兩者都追求和諧的理想境界,意在通過線條、色彩或者壁畫來達到理想境界。
3.浩然闊達,融合人文之美
美學教育的資源同時也內含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人文之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本身便重視形而上的精神,在其中有著豐富的人文哲理,如莊子“物我兩忘”的自我意境,孟子“養浩然之氣”的人生格言,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韌精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情懷,文天祥“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氣節等等。古人的情懷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添上了一筆豐富的人文之美,這對于學生有著強大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辨別是非黑白,為創造美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美育實踐路徑
美學教育工作借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播的載體,可以提高學生對美學的感受以及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學校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美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可以為美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更便利的條件,同時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1.堅持課堂引導,滲透美育價值
學校開展美學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就是以課堂教育環節為主要渠道,實現蘊藏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學教育價值。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需要借助相關的圖片以及影音資料,結合觀察、集體討論以及現場鑒賞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引導工作,帶領學生理解和感悟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升美學鑒賞和創造美的能力。
2.創新文化載體,開發美育課程
中華文明在追求崇高精神和偉大理想的過程中,也盡顯對美的鑒賞與創造。以擁有豐富美學資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開發美學教育校本課程以及在學校美學教育課程體系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對課程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而對美學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更要結合地方特色、學生自身水平、學校實際教學條件等等因素對課程目標合理定位,應該要與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人文底蘊相匹配。而校本課程目標的定位,應該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傳統藝術知識為起點,加深學生對文化藝術多樣性的感悟,培養學生對美學的發現能力、鑒賞能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要具備對學生有良好的健全自我人格的作用,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價值觀念,提升學生升華美的能力等等。
其次,必須要對課程資源開展合理的開發策略。我們可以在本地傳統文化中發掘可利用的美學教育資源納入美學教育校本課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相當明顯的地域化色彩,齊魯文化的淵博、秦文化的嚴酷、楚文化的神秘、吳越文化的萬象、中原文化的包容、燕趙文化的細膩、關東文化的進取、蒙古草原文化的廣袤、巴渝文化的豪邁等等,這些都是美的體現,都是可以納入美學教育校本課程的優秀資源。
3.營造美學氛圍,開展美育實踐
美學教育課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正所謂的“潤物細無聲”,美學教育課程也需要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才能體現出相應的價值。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加強更突出在“教什么”與“怎么教”兩個層面上。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梢曰诎l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主旨,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美學教育實踐活動。例如,以閱讀中華優秀傳統經典書籍為主題,開展名篇誦讀賞析活動,引導學生在文學作品中感悟中華文化之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營造美育氛圍,建造美學精神家園;開展剪紙、篆刻等主題活動,帶領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領悟中華傳統技藝之美;通過開展傳統戲曲文化主題活動,為學生營造不同時代的生活文化氛圍;通過校園規劃、環境布置活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在校園中充分展現,營造出濃厚的的傳統文化氛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適應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同時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將禮儀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藝術教育融為一體,體現出高雅情趣。
三、結束語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培育學生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人格、心理、價值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美學教育依托于傳統文化,能夠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發現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從而實現對美學的創新與發展,這是美學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必然之舉。
參考文獻
[1]封留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讀本[J].人民教育,2020(17).
[2]王明娣,翟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價值、困境及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0(06).
基金方向: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時代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美育實踐活動建設與探索”(GXZZJG2018B0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