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成
◆摘? 要:小學校園里,每天都會發生一些小故事,小故事會折射出一些教育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并盡可能激發出大大的教育正能量。
◆關鍵詞:小故事;歡樂;憂愁;教育正能量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們每天都在校園、走廊里、班里彼此碰面。它們彼此目光相遇……在一起互相爭論、歡樂、憂愁,有時候還會打架,給自己帶來大大小小的怨恨”。是的,孩子們生活在校園里,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故事。
一、“不見了的牛奶”
三年級上學期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一個學生哭哭涕涕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很傷心地告訴我,她的牛奶被小瑄吃掉了。我匆忙走進教室,剛想把小瑄叫到辦公室問明具體情況,沒想到教室里的一個男同學搶著告訴我:“趁著小菲上廁所的時間,小瑄把小菲的牛奶偷吃了,此刻只剩下一個空的牛奶盒了,老師,你看。”
我一看,確實只剩下一個空牛奶盒了,小瑄的嘴巴邊還沾著白色的牛奶。見有太過同學圍觀,我趕快巧妙地引導同學分散,然后把小瑄叫到了辦公室。小瑄是一個天生聽力有著缺陷的孩子,表達能力和智力發育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見我把她叫到了辦公室,她有點害怕,低著頭,一直沉默。見此狀況,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我沒有很嚴肅地批評她,而是溫柔地問她關于事情的經過。她告訴我,她想喝牛奶了,自己的牛奶卡沒錢了,突然看到同桌桌上的牛奶,就把它喝掉了。
了解情況后,我溫柔地告訴她:“孩子,下次想喝牛奶了,可以自己用牛奶卡刷,或者來找老師,老師可以用自己的卡給你刷的。”考慮到她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我也沒有說太多,只是告訴她下次不能這么做了。她點點頭,回到了教室。
小瑄因為身體有缺陷,犯了錯誤,我只能在她能承受和可理解的范圍內去批評她。但是,一旦班級有這種亂拿別人東西的現象出現,我就應該引起重視,以此為契機去教育別的孩子,未雨綢繆。那天下午的夕會,我特意給班上的孩子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從小拿別人的繡花針,沒有得到家長的教育,長大后就去偷黃金,最后被抓住,受到了懲罰。以此告訴孩子們:別人的東西,哪怕再小,都不要去拿。看看我們班的孩子是不是能做得非常棒呢?
這個故事講完后,過了幾天,我發現,講臺上的一個收納盒里,每天總能看到同學們撿到后上交的文具,諸如:小橡皮、尺子、筆筒等。不僅如此,陸續地,同學們從操場上撿到的物品,包括牛奶卡、錢,都能主動交到班主任處或者學校大隊部。
引導孩子們從小養成好習慣:別人的東西我不要。長大后,也許就會少一些將別人的錢財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收進自己口袋里的人,社會也會多一分清廉正氣。
二、“課間操風波”
某天,同學們都排隊下去準備做操,班長像往常一樣開始整隊。不過,沒過多久,班長就把小軒拉出了隊伍,讓他站在隊伍外面做操。見此情況的我,立馬走向前去,考慮到廣播操音樂已經響起,班長平時也是很穩重的,不會隨便批評同學,為了幫助班長樹立威信,于是我對小軒說:“你先站在外面做操吧,老師和你一起站在一排做操吧!課間操結束后,老師來進行處理。”沒想到此時的小軒,站在那一動不動,不管我怎么問,他就是倔強地不作聲。”擔任班主任8年來,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我的火氣瞬間就上來了,但是理智告訴我,此時我只能冷靜,于是,我讓他走進隊伍里,慢慢地走到了隊伍的后面。大課間活動解散后,我把他留了下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來是班長在整隊時,走過小軒身邊,小軒開玩笑似的敲了一下班長的頭,班長覺得很疼,就利用自己的特權讓小軒站了出來。小軒不服班長這么做,老師也沒有第一時間去進行處理,他很生氣,倔強的他選擇了以默不作聲來反抗……
同學們離開后,我對他以沉默來面對老師提問的現象進行了批評。同時,耐心地跟他聊天,讓他換角色,將心比心地來理解班干部與老師。最后,我還引導他去回憶老師之前關愛他的種種做法,告訴他,批評不代表不喜歡,而是一種更嚴厲的愛,讓他打開心扉,放下心里負擔。我們之間的聊天歷時20分鐘,冷靜后的他,似有所悟,點了點頭,慢慢地回到了教室。
“課間操風波”后,我還是如往常一樣,課堂上積極地關注他,引導他認真地學習,同時,嚴格檢查他的作業,對于錯別字絕不姑息,同時,對于他的進步,及時在班級進行表揚,還通過微信跟家長交流,引導家長一起來鼓勵他。也許是他感受到了老師的愛,于是他開始變得積極了。有一周的星期一,按照輪流的方式,他正好換到了第一排。語文課上,我意外地發現他非常積極地對待聽寫,一筆一畫認真地寫字,快速地舉手提醒老師。哇!很不錯哦,我在心里感嘆道,并不自由自主地發出聲,表揚了他,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得到了老師表揚的他,寫得更起勁了……
學校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就像是社會的縮影,在這里,每天會上演不同的故事,故事會反映出一些教育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小故事激發出大大的教育正能量。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