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玲
作為一名培養學生品德修養與行為習慣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肩負重任,心懷夢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教師不僅眼里要有所有學生,還要有每一個學生,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特別的存在。
一、教育有特性
道德與法治并非是一門好學的科目。雖然生活中處處是道德與法治,但是學生卻缺少對它的感知,對社會、國家,學生熟悉又陌生,在學習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要學會用道德與法治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道法的語言去表達想法,用道法的眼光去審視問題。學生可以侃侃而談,聊社會聊人生,一旦讓他們用上專業術語就不會了。這也是為什么面對材料分析題無從下筆,有一肚子話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生活,將知識點融入生活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去理解知識點。在課堂中我輔助了課件,視頻,個人發言,小組討論等,將知識由枯燥生硬化為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魅力的學科。每當課堂上談論到時事政治、抖音視頻、騰訊熱搜,學生都有話可說,甚至有說不完的話。正是這種魅力,足以吸引學生的關注。由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限,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討論環節中,總是差強人意,有的說不到點子上,有的講到一半講不下去,有的說的太直白用不到專業術語。這有待于提高,日后課堂上還要多安排學生發言討論,學會開口講“道法”。同時以說帶思,鍛煉道法思維;以思促寫,提高解題技巧。
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離不開記誦這一重要環節。雖然要摒棄“背多分”,不能要學生死記硬背,但是沒有知識點的積累,哪來出口成章、下筆解題的能力?偏偏學生不喜歡背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缺乏背誦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怎么背以及背了就忘、沒有成就感。在我心里有了目標——鼓勵學生背誦,教會學生背誦。為了讓學生不抗拒背誦,我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一、普及本學科中背誦的意義——夯實基礎才能提高成績、提升能力,就像建高樓首先要打好地基,連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也是用一塊塊方磚累計起來的;二、剖析青少年記憶規律和特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的記憶都有一個遺忘的過程,先快后慢。所以,讓學生清楚記憶中遺忘是必然的,但是每次記誦都會減少遺忘的數量,慢慢知識才能被記住。背了不要害怕忘記,多記多背總能背下來。背一背總能記下一些不至于什么都不會;三、介紹背誦方法,比如思維導圖法、關鍵詞記憶法、串講法、提綱填空法等。在背誦剛開始時,我還與學生一同背誦,看看誰背得快。也設置了知識搶答、你說我猜、書面填空競賽等,激發記誦的興趣。為了讓學生能記誦好教材知識點,我參照知識點、重點難點,自己編輯了問答形式的背誦提綱,簡化語言,刪去多余內容。同時基于提綱出了填空卷作為家庭作業、默寫卷作為課堂測試,讓學生動筆記憶。同學們也出謀劃策編了不少順口溜,全班分享,強化記憶。
在學生平時作業這一塊,以選擇題居多。學生不僅怕背誦,還怕動筆做非選擇題。就我的學生而言,如果布置非選擇題,第二天有的學生空白上交。還好填空和選擇,他們還是很愿意完成。但是如此一來學生平時非選擇題的鍛煉會少一點。這一點也就只能在課堂進行彌補,當堂完成馬上講解。
總之,學生步入初中學習任務重了,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的學習達到最好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育人有靈性
初中的學生進入青春期的關鍵時期,也是少年正叛逆的時候。學生不僅承受學習的壓力,還有成長的困惑與煩惱。學生較七年級多了一份敏感和感傷。時常會因為家長老師或者同學的一句話焦慮、生氣。
有一次小佳和小李在課間嬉笑打鬧時發生口角,小佳打了小李一巴掌,小李給了小佳一巴掌,兩人扭打在一起,場面相當激烈,一度失控。最后在6位同學和 2位老師的勸解下才平靜下來。也有一次小尚和小煜在課堂上因對某事情的觀點不同發生激烈的爭吵,著實讓我見識了青春期少年的火力,也讓我明白學生正處于成長特殊時期,需要小心呵護,特殊關愛。
面對青春期的學生,我更多了一份耐心和愛心。首先,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這是學生的一個特殊時期,在學生煩躁不安發脾氣的時候多數是因為不知道怎么控制和迷茫。遇到學生的矛盾和問題,先冷靜思考,平靜地溝通,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其次,多關心學生的生活,以朋友的口吻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興趣、理想等,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彼此敞開心扉,坦誠相待;再次,積極聯系與班主任、其他科任、家長,探討教育方式方法,協同家校力量幫孩子度過特殊時期;最后,多鼓勵多引導,避免強迫壓迫,給予多點的空間,多點的選擇,讓孩子有機會合理、自主、積極地生活。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初中教師責任重大,在以后工作中,秉承“初心”,持之以恒,把教育事業做好、做細、做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