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王忠
(上海市楊浦區平涼路第三小學 上海 200090)
“體教結合”源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強調讓體育回歸教育。1999年,上海成為全國第一個開展體教結合工作的“排頭兵”。上海體教結合工作整體水平現處在全國前列。上海體教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果,收獲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所以,在新一輪的改革中,如何將“體教結合”變成“體教融合”是決定體教結合工作成敗的關鍵。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指出:學校體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體育工作的大事。從事教育工作,必須重視體育。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重點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以“體教結合”為根本任務,以全面發展為追求,針對我校的手球訓練和體育課,在實踐中探索建構體育與健身學科育人框架,在此基礎上在小學手球體育教學中落實“體教結合”目標的課程與教學設計程序,挖掘出在體育活動中“體教結合”的契合點,梳理出相應的活動內容,并設計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與形式,在扎根課堂教學的同時,依托手球訓練,全方位聚焦體育學科,以其為小學體育學科落實“體教結合”目標提供參考。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試圖對楊浦區××小學手球隊“體教結合”模式現狀進行調查,評估相關學生、運動員訓練、學習;體育教師、教練員教學、訓練;校級、區縣體育主管部門管理認可度等情況,旨在為上海市學校體育相關管理者制定政策方針提供科學依據。
選擇楊浦區××小學手球隊隊員70名;教練4名;校級體育主管領導1名;區縣體育主管領導1名,為調查對象,對其學習、訓練、管理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1)文獻研究法。
查閱中國學術期刊網和國外相關文獻網站,搜集學校體育、體教結合、手球訓練等領域的文獻報道及與之相關的專著,為確定問卷設計等提供參考意見。
(2)專家訪談法。
走訪國內運動訓練、學校體育、運動醫學和體育管理等專業專家,采用開放式訪談方法,了解學校體育的一系列相關情況,為問卷調查、現場調查等提供參考意見。
(3)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需要,參照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楊浦區××小學手球隊訓練、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學生用);楊浦區××小學手球隊訓練、學習情況調查問卷(教師用);主管部門領導管理現狀調查問卷。
(4)數理統計法。
以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從現有文獻、訪談可知,目前上海市“體教結合”培養有以下4種模式:(1)“縱向連貫式”模式,以運動項目為單位,建立從小學到大學的“縱向連貫式”學習和訓練體系;(2)校體聯合模式:根據不同的主管主體,有三種不同形式。①以教育部門管理為主體;②以體育部門管理為主體;③普通中學和少體校合作;(3)社會化模式:它是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其主體是俱樂部和學校,雙方是平等合作的關系。
不難發現,當前“體教結合”的4種模式,不管是校體模式還是社會化模式,其都重點強調了運動訓練的形成,而忽略了文化學習的培養,只是簡單的對體育與教育進行機械結合,并沒有達到融合。對于當前“體教結合”模式的不足的情況有以下解決方法:(1)進行以手球為主題的活動課、大課間活動、社團活動、主題活動等一體化方案設計;(2)增加手球運動訓練項目,提升學生的手球運動興趣,促進“體教結合”的實效;(3)以年級或混年齡的形式開展團隊手球訓練,編寫適用的手球游戲手冊。
(1)××小學手球隊基本概況。
××小學手球隊擁有隊員70名,年齡分布為7至12歲,年級分布為1至5年級,擁有專項教師2名,見表1、2,訓練場地3片。學校教研組注重對體育教師個人理念的培養,樹立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注重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定期開展內部及與體校學術和基本功交流,探討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和運動隊的建設,組內學習氛圍濃厚,編寫了多本手球專項校本課程。

表1 ××小學手球隊學生基本概況

表2 ××小學手球隊教師基本概況
(2)××小學手球隊建設。
①××小學手球隊學校運動員管理
××小學手球隊學校運動隊的選材來源于學校的普通班級的學生,在學校的各個年級的運動員一同參加運動隊的日常訓練,有此起到“以大帶小”、“統一訓練”、“統一管理”的階梯式競訓模式。手球訓練在關注手球水平的進步和運動成績提高的同時,還特別關心學校學生的文化學習。在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后,第一時間進行廣泛宣傳,增強學生榮譽感,對于訓練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對于比賽成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場上發揮一般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以及場上發生問題的分析。
②××小學手球隊機制保障
××小學手球隊在招生方面,充分利用楊浦區體教結合學校的相關政策,有選擇性的面向全區選擇優秀體育人才入校學習,拓寬體育后備人才選拔的渠道與范圍。同時在學生入校后,教師通過日常的體育課堂選拔體育人才。作為一項動態的長期性工作,通過不斷選拔使運動隊的隊伍形成有效的梯隊建設。人才輸送方面,學校通過高中生特招形式,共輸送了多名體育后備人才到各級重點高中學習。體育師資的培訓 “體教結合”工作的開展要有一支業務精、能力強、作風實的骨干教師隊伍。××小學體育主管領導從教育理念、師德修養、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方面給予提供進修的時機,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訓練和科研能力,為發現、培養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主管部門、體育教師要加大對體教結合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模式的宣傳,擴大影響力。要積極與學生、家長和文化課教師進行溝通,尤其是提高文化課教師的思想認識,給予學校運動隊建設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全校齊心協力做好學生以及家長的思想工作,使更多的優秀學生參與其中。
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是開展體教結合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基礎。為了落實手球訓練“體教結合”的根本目標,手球訓練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將所有訓練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調整。
運用“三變”策略,內容調整,調動訓練積極性。變換內容、變室外身體素質練習為室內體能小競賽;變換形式,將室外訓練搬到室內與走廊,讓室內運動場和室內的運動運動場有機的結合起來;變換設計,將手球多媒體資源引入室內課,設計基于AR技術的室內活動資源。
“動靜”結合,結構突破,促進訓練的生動性。打破原有的基礎知識與實踐訓練分離的狀態,進手球訓練課程的整合設計,使得身體訓練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創設場景,為室內手球訓練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在有趣的訓練中得到豐富的手球技能提升。
第三,“主題式”設計,系統整合,建立課程關聯性。將手球訓練中技戰術進行梳理劃分,在某一主題下進行有機的整合與設計,形成一種“體教結合”的課程。
區縣主管領導、學校領導、教學主管部門要對運動訓練合理規劃訓練時間進行協調,對訓練工作要給予最大的支持,同時對訓練要提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