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本土品牌在愛國主義推動下蓬勃發展對中國導演張藝謀和演員倪大紅來說,(國產)運動服是參加電影《懸崖之上》首映式的首選服裝。當時,(因新疆棉)針對H&M和耐克等外國品牌的抵制剛過去,服裝選擇的決定不僅僅被視為時尚宣言。網民很認同他們的選擇,紛紛留言贊揚。就在一些外國品牌受到中國消費者抵制之際,3月份以來,李寧和安踏的股價已翻番。
中國與西方關系緊張,已促使很多國內消費者轉向民族品牌。不過,近年來本土品牌的質量提升以及中國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也起到重要作用。專家認為,這與日本當初的消費變化類似。最初消費者更喜歡高端外國品牌,但如今更偏愛民族品牌。如今中國經濟有望更依賴內循環,眼下的文化氛圍支持民族產品在消費者和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分析人士說,本土品牌大約5年前開始占據更多市場份額,但直到新冠疫情后才開始真正騰飛。這種趨勢已從運動服裝延伸至化妝品、食品和飲料等領域。6月上旬,中國品牌逐本在天貓的卸妝油銷售中高居榜首。與此同時,本土品牌云鯨在歷來由美國品牌主導的拖掃一體機器人銷售榜中獨占鰲頭……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的報告稱,本土品牌在中國年輕人中更受歡迎,95后比85后更傾向于購買中國產品。專家說,以前中國人也穿李寧,沒人覺得時髦。但現在穿李寧是種時尚,這是真正的巨大變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果。
中國的短視頻平臺直播也極大促進了本土品牌的流行。最受中國更年輕一代歡迎的平臺上盛行的愛國主義,也是影響中國消費者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國化妝品牌在日本大受歡迎之后。專家說,這是國內品牌從未發生過的事。中國消費者對祖國發展之快感到自豪,這也激勵著他們購買。
盡管曾被戲稱為“抄襲貓”,但在成為世界工廠幾十年后,中國的制造體系已得到良好發展,為國內品牌升級產品奠定基礎。在紀錄片《爆款中國》中,某化妝品牌創始人說,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樂意在社交媒體和新媒體上推廣本土品牌,“天時地利人和”正為(國貨)帶來黃金機遇。▲
(作者Cis-syZhou,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