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重要途徑。當前無論發電企業、燃氣公司還是電網綜合能源服務企業或者其他能源同業,都著眼于上下游貫通的整體布局,正是改制的有利時機。為實現電力企業降負債、提效益、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和保值增值的目標,立足企業的長遠發展,本文以S企業為例,對非獨立法人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分改子”改制的綜合影響與經濟效應進行可行性分析。
一、電力企業“分改子”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一)電力企業“分改子”的時代背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后,2019年11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提出,要在未來三年內落實好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標志著國企治理、改制重組、國資監管體制等改革都將進入加速推進、實質行動的新階段。同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這是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的方向路徑。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對保持社會穩定更是發揮著特殊作用。在能源和電力領域,有很多具有科技創新潛能、人力資本潛能的公司,適合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激發活力,特別是以員工持股為抓手推動自身的體制機制創新。對此類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甚至進行核心業務“分改子”的嘗試符合國資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實施的要求。
(二)電力企業“分改子”的現實意義
1.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從政策層面看,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保值增值,促使各類所有制資本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協調發展。在能源電力領域開展混改,并不必然降低社會保障功能,同時有助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
2.維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企業層面看,發電企業進入市場交易是大勢所趨,與普通的煤電相比,燃氣發電的抗市場風險能力更差,尤其是對燃料成本更加敏感。引入戰略投資,積極開發綜合能源供應服務業務,有利于風險分擔,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市場變化劇烈時維持可持續發展力,將企業“痛點”轉化為新的效益增長點,增強新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3.激發員工活力和能動性
從員工層面看,在股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的基本公司制度下,員工領取的工資與企業的利潤并不掛鉤,也就造成了企業經營過程中鋪張浪費嚴重、創新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通過混改,有利于促進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形成利益共同體,以股權激勵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共擔風險的責任感和能動性,激發改革創新、科技攻關活力,最終實現公司高管人員和技術骨干人員的穩定性和公司發展的持續性。
二、電力企業“分改子”的優劣比較——以S企業為例
S公司為一家發電集團二級單位的分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主營燃氣分布式及綜合能源供應服務等業務,擁有資產優良、高素質人才多、先行先試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優勢。
(一)分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管理特點
集團管理模式下的分公司參與企業管理的過程多處于被動地位,積極性欠缺。各類內部管理和審批的流程繁瑣,經常出現延時、反復,導致執行不及時、效率低下。績效考核工作也難與整體企業戰略目標緊密貼合,特別是薪資總額限制管理的企業,鼓勵經營業績上升的手段措施有限,限額內的薪酬分配,易導致各部門所體現的工作價值和實際內容與績效考核不匹配。
“分改子”混改后會降低原總公司股東方對決策的把控度,“三會”流程復雜,決策難度提高。但隨著黨委(黨組)、董事會、經理層間權責明晰、有效制衡、協調運轉,將更為有效地推動公司良性發展。加之員工持股改制后的積極效應,將有效打破原薪酬分配的矛盾,內化企業活力。
(二)電力企業“分改子”對相關利益者的具體影響
分公司轉為子公司,原總公司需要在分公司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基礎上,以分公司資產作為出資成立新的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對原總公司而言一是有利于降低資產負債率、提升資本投資效益。二是成立子公司后,由于子公司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擁有經營管理的獨立權限,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降低了原總公司的管理授權工作及法律、訴訟等風險。三是子公司在經營、融資方面比較靈活,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經營活動,可自行融資解決資金運營問題,可以享受所在地政府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更有利于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環境,開拓多元化的經營業務和能源服務。
三、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電力企業“分改子”的可行性
(一)基于利潤盈虧的分析
總分模式下,分公司的利潤可以抵減總公司的虧損,節約25%的所得稅費用。母子模式下,回收資金還貸減少財務費用,增加凈利潤。假設S公司年利潤總額為A億元,“分改子”引入投資額為B億元,S公司總投資15億元,凈資產占比20%,固定資產貸款利率為基準下浮10%即4.41%。
1.盈利型公司,即A>0時
只有當投資引起的歸母凈利潤增加大于原總公司節約的所得稅費用時,投資才有意義。測算引入投資B與利潤總額A的平衡點,公式如下:
A×25%=B×4.41%×(1-25%)×(1-B/3 )
計算B=1.5-
當利潤總額為0.0992億元時,投資額要達到1.5億元(投資占比50%)以上才能抵消總公司的所得稅費用損失,即利潤總額超過0.0992億元的分公司“分改子”后原股東方利潤損失較多。依據上述公式推算盈利點,以20億投資,4.15%的資金成本率計算,當利潤總額超過0.166億元時,引如戰略投資對原股東方利潤損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