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
人臉識別技術是21世紀時代發展的產物,是新時期高科技技術應用的代表之一,如何合理利用人臉技術加強高校考試的管理,杜絕高校考試的作弊問題,改善高校考試的作弊風氣,提高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是高校管理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關于優良考風的建設對于高校來說是一項重要任務。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考試中的管理,維護廣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做到教育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公平競爭,高校應積極響應社會公平競爭關系,加強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針對如何合理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高校考試管理中的應用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人臉識別技術是21世紀新時代高科技發展的產物,它能夠通過識別人臉或驗證圖像的原理來核實個人身份。在鏡頭采集到我們的面部信息之后,系統需要對我們的面部進行處理,核對面部器官的幾何形狀和器官之間的距離,因為我們在第一次錄入面部信息的時候,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環境的變化就會影響人臉識別的難度,所以系統需要對采集到的人臉圖像進行處理,在系統完成圖像信息操作處理之后,再和我們第一次錄入的面部特征進行對比識別,來確定采集到的身份信息,從而實 現個人信息識別,由于其安全穩定、可靠迅速等特點,正在被廣泛地應用于金融、安全監控及移動設備等各個領域。從圖像收集輸入比對結果的輸出,主要由數據采集、檢測、定位、校準、計算和結果比對等六部分組成,其核心框架流程圖見下圖1所示:

圖 1 核心框架流程圖
人臉識別誕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上世紀70年代的初期的人臉識別算法還不夠完善,所以70年代的人臉識別技術沒有得到普及和應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在人類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之下,現在的人識別技術已經成熟,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度大幅提升,準確率高達99%。且人臉識別技術在現代社會已經被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相比于指紋或虹膜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更為穩定,準確率更高,是現代社會公認的最佳的生物識別方法。對比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更高,生物指紋受外界影響因素較大,長期勞動的人容易造成指紋磨損,受傷留疤等外在的不可控制因素都有可能會導致指紋識別的準確性。而且指紋識別對外在環境要求比較高,指紋在傳感器上容易留下指紋印記,會影響指紋識別儀器的準確性。指紋也會容易被復制,所以相比較指紋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操作性。虹膜識別需要采集者的眼睛與鏡頭貼近,操作方面容易對采集者的造成不適,也容易給采集者造成不好的安全感。語音識別則需要采集者對著聲音收集器說話,當采集者身體不適無法發聲的時候就容易失去作用。所以相對而言,現代人臉識別技術僅需要用戶處于相機的視野內即可完成操作。這使得人臉識別技術對我們來說成為最友好的生物識別方法。
在21世紀高科技時代,人們對生物科技的需求越來越高,可以說人類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人們的支持。21世紀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是手機解鎖,在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歷經不開通訊工具的支持,通訊的變化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都用過輸密碼的手機解鎖方式,九宮格的反復點擊在有些時候確實給我們帶來不便,但是在人臉識別技術和手機結合的應用之后,手機解鎖問題已經變得那么簡單,只需要我們拿起手機、正對屏幕就可以對你的手機進行解鎖,方便而且快捷。二是人臉支付,手機支付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正是由于這種便利支付方式的崛起,我們的生活里好像已經好久都沒有使用過現金支付,所以手機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手機忘帶或者丟了怎么辦?這就是新的支付方式了,人臉支付。我們只需要將人臉的信息錄取到微信或者支付寶等支付平臺,我們就可以憑借刷臉進行互聯網支付。這就是人臉識別技術和支付的快捷應用。三是乘車驗證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順應新時代環保的要求,我們現在在乘坐高鐵動車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取票了,憑借身份證信息和人臉識別就可以乘車,這就是新時期人臉識別技術在鐵路建設方面的應用。
人臉識別的潛在應用范圍更廣,因為它也可被部署在用戶不期望與系統合作的環境中,比如監控系統中。人臉識別的其他常見應用還包括訪問控制、欺詐檢測、身份認證和社交媒體。
當代考試的管理方式大部分都是監考員來負責操作,所以考試中的管理問題這就要看監考員的細心程度,如果監考員身體不適就很難發現考試中的考生信息問題,五千年文化中有這么一個成語“老馬失蹄”,所以考試中的管理模式如果全部是靠監考員去管理的話,那么就會容易出紕漏,所以就很難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所以當代的考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水平質量的提高,應試考試成了當代大學生除了社會實踐之外檢驗學習成果的唯一考核標準,所以高校考試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當代高校考試中也存在一定的不正風氣。所以加強高校考試的管理是當下高校方面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加強考試管理也難以杜絕這個隱患,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所以急需要一種解決方案來處理高校考試所面臨的問題。
2.3.1 在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方面造成的影響:有可能會造成高校成績優劣不分,學生成績的是非顛倒,在高校學生中沒有實力的人最終卻獲得更多的榮譽,會引起部分學生心理不平衡,進而影響了廣大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高校考試作弊會破壞高校良好校風、嚴重還會影響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3.2 高校考試中的不正風氣不僅僅是破壞考場的秩序,而且還不能檢測出該階段的教學成果,從而間接會影響高校教育目的的實現。
2.3.3 高校考試的不正風氣,這是對教師和學生自己的極度不尊重,是學生本質的態度問題,是對高校考生個人誠信的挑戰,是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腐蝕和挑釁。劣質的大學生,魚目混珠、濫竽充數,即使走上社會,也沒有過硬本領和扎實的功底,有可能會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學校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創辦的目的,學生高校考試的不正風氣問題是從本質上忽視了道德的底線,有問題學生沒有認識到身為一名新時期的建設者所應具備的起碼道德品質。社會上存在的許多不良社會風氣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學習帶來負面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是新時期高科技發展的產物,高校如何合理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高校考試管理中所面臨的問題,才是高校當下需要解決的重點。
老師和家長要進行誠信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要不斷改進考試形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并且在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下要加強監考的力度。
高校在考試之前安排學生進行信息采集工作,校方要預先落實信息采集人員的名單,并合理安排信息采集的時間,防止時間和人數上面的沖突,班干部要起到領導和組織的作用,各班級應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信息采集工作。
監考員應在考場對考生進行人臉信息校核,通過攝像頭進行現場拍攝,收集完成后系統將第一次信息采集的信息進行比對,準確核實后方可入場,杜絕發生替考的現場。監考人員在考試中應不定期抽查學生身份信息,防止發生遺漏或者泄露。
校方應在高校考試管理中心加強管理,可以適當增加監考員和巡考老師等,發現作弊或者替考問題時,應立即報告,并嚴肅處理,絕不包庇。
提高考前工作的前提條件,優化考前工作資源配置。加大監考費用投入,提升電腦配置,完善考試管理信息系統,合理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優化高校考試中的管理。
綜上所述,人臉識別技術在高校考試管理中心的應用一項非常復雜的、涉及多個層面的工作,在實際進行管理中,需要切實立足道德的層面上,明確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只有原因分析到位,以此從“析”和“糾”兩個方面進行及時的針對處理,并且注重高校考試管理的具體責任,在專業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下,促使高校考試能夠正常順利地進行,以起到杜絕高校考試的不正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