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峰
摘 要:環境問題在當前社會發展中越來越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面臨嚴峻的環境形勢挑戰,政府以及群眾都應積極發揮作用,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設美麗中國。
關鍵詞:環境 宣傳教育 路徑
隨著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良好生態環境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近年來,多發的極端天氣狀況和氣象災害等等,越發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調整工作內容,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設美麗中國。
1 進行環境宣傳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環境宣傳工作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基于現有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存在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是基于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本身存在的重要意義。現實狀況分析方面:首先,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環境宣傳教育機制,環境宣傳工作未能建立常態化機制。其次宣傳手段單一,目前的主要形式為在環境紀念日在社區或者學校開展講座,而忽視了平時利用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最后,宣傳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培訓。大部分基層縣區的環境宣傳工作并沒有設置專職人員[1]。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意義分析:第一,有利于推進人民環境道德素質的提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往往是經濟發展需要所帶來的環境改造過程中不合理開發利用產生的,而宣傳工作有利于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形成生態文明的生產生活習慣。第二,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環保宣傳能夠使人們生產生活中節約資源,開發新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危害,這對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2 新時代做好環境宣傳工作的途徑
2.1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傳統的環保工作宣傳中,由于新聞發布制度不完善,群眾獲知關于政府環境治理內容和進程的渠道缺乏權威性,使公眾無法正常參與到環保工作的實施和監督之中。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新聞發布制度的建設,使關于環境教育的內容科學化、關于環境治理的新聞內容具備權威性和準確性,為民眾參與到環保工作中提供良好的保障[2]。具體實施內容為:第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設置專門的網站或者軟件進行環境治理工作的持續跟蹤和報道,設置各項工作的主題頁面,使網站建設、信息公開規范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實施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為群眾快速獲得環保工作相關信息提供了便利。群眾根據個人需求,能夠迅速獲知個人身邊開展的環保講座等教育方面內容,又能隨時監督社區工作是否符合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具體政策。第二、政府以及工作人員需要積極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回應媒體以及人民群眾中所反映出的防污治污工作的問題和要求。同時,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主題采訪、專題報道、伴隨式采訪等,使環保工作真正被人民所了解,才能進一步促進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
2.2 利用豐富的多媒體宣傳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社會各領域中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網民數量和智能手機用戶不斷上漲。網絡成為人民了解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被應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媒體網絡中信息的傳播提高了人民獲取信息的速度,但是對于信息的辨別始終是網絡時代面臨的難題。如果政府不能從媒體方面進行環境宣傳,不真實的環境問題傳播可能會造成社會的恐慌,影響政府工作的有序進行。所以,政府應該利用多媒體豐富環境保護宣傳的手段。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可以建立一個政務發布的微信公眾號,為群眾推選優質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文章或者視頻。也可以通過各類的短視頻平臺,比如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等,推出有關政府環境治理內容視頻,使群眾了解政府政策方針的途徑更加生動具體。需要注重的是,新媒體的運營需要結合當地的特點,才能引起群眾內心的共鳴,才能使人民深刻感受到政府目前所做的環保工作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各個平臺下方的群眾就要需要給予回應和反饋,因為留言可能涉及的是對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認可,也可能是相關的建議。多媒體的宣傳手段是在環保工作中教育知識的輸出途徑,同時也是民意反饋的途徑。
2.3 動員人民群眾的力量
群眾在環保工作中起到宣傳和監督的重要作用,因此發動群眾的力量使環保工作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優化環保工作的有效措施。首先,需要培養環保的社會組織,使人民在環保工作中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四方面的內容。環保社會組織的建立首先需要引入了解環保工作的專業人員制定因地制宜的環保宣傳方案,針對當地重點出現的環境問題開展專門的主題教育。在組織成立之后,社會組織本身也需要同其他地區的組織進行溝通和交流,互相借鑒經驗和方法。同時,定期對組織內的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和知識考核,確保人員的知識和技能與時俱進,更好從事于環保宣傳工作。除了建設專門的組織,還可以使高校學生積極參與到環保宣傳工作之中,擴大環保宣傳工作的志愿者規模。政府以及工作人員還需要制定相關法律,為社會各界人參與到環境宣傳和監督中提供法律保障,使人民群眾能夠積極發揮出個人能力,為環保工作做出貢獻。
3 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做好宣傳工作,利用多種媒介引導公眾輿論,為公眾反饋環保工作的問題提供平臺,使人民充分參與到環保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的問題,才能真正為經濟建設提供友好環境支撐。
參考文獻:
[1] 諶均,許顯斌,胡小娟,等.新時期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思考[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No.216(11):162-162.
[2] 史倫銳.關于推進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創新的思考[J].環境教育,2019,No.227(1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