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鶯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時常會有學困生的出現,這類學生其實并沒有智力方面的影響,反而是因為沒有學習興趣或者學習習慣不好導致學習困難情況。針對學困生的問題,如何調整學困生的思想認知,努力幫扶學困生轉化和成長,成為小學數學的重難點問題之一。本文即探討小學數學教育中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
小學是教學的開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學困生現象,教學時間還長,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扭轉。要將學困生現象當做一種系統性工程看待,分析學困生的學困成因,對癥下藥,切實有效的將學困生拉出泥潭。
一、學困生的常見原因
1.學習習慣和驅動力不足: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觀感不良,沒有足夠的學習習慣,學習驅動力較弱,久而久之,數學學習在學生眼中成為一件包袱,數學學習在學生眼中太過枯燥,自然而然的,學習的效果會嚴重下降,導致學困現象。
2.學習習慣不好:數學學習本來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多與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有關,而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包括思維習慣、書寫習慣、解題習慣等多方面,導致學習的效率太低,久而久之造成學困現象。
3.監督不力: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在小學生身上最為常見,如果學習監督不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投入不夠,那么也會影響學習的質量。這點可以分為校內校外來說,校內因為學生人數眾多,教師難以顧全,對個別現象造成疏忽;對校外來說,存在留守兒童現象,隔代教育往往不能有效的監督學生的學習。
4.知識斷層,越學越苦:在一定程度上,數學知識有著必然的聯系性,而教師教學為全局考慮,有較為固定的教學流程、教學結構等,而學生沒有趕上某一數學知識的“末班車”,又倉促的展開下個知識點學習,嚴重影響效率。
二、巧用分層教學,進行因材施教
教師在進行數學學困生轉化時,可嘗試利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事實上,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一些學困生是因為理解能力較差,在學習新知識時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還有部分學困生較為好動,難以將自身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上,從而影響了他們學好數學知識?;诖?,教師在轉化學困生時,要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對“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相關知識進行課堂教學時,便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困生,教師可適當降低授課速度,確保學生都能跟上自己的教學思路。對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就需要教師豐富自身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模式,借此增強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從而將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到數學知識上。此外,教師還可對學困生的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降低作業難度,將考查重點放在基礎知識、重點公式上。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可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借此讓學生從課后作業中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利用此種方式,數學學困生的成績將得到有效提升。
三、營造自主空間,激發學習情感
教師要為學困生留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滿足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他們思考后,不管對錯與否,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學困生自制力弱,注意力易分散,要讓他們安靜地展開獨立思考,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趣味性的情境,讓學生能自愿融入情境之中展開學習思考。教師可以為學生的探索提供趣味性的學具,或借助于生活用品,調動他們的求知興趣。教師要留意學生,捕捉學生的興趣點,耐心地鼓勵學生,促進他們的情感與行為投入。教師不輕視每一位學困生,鼓勵他們大膽表達,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在課前用彩紙隨意剪成的三個三角形,并嘗試測量每個角的大小、記錄角的度數。學生對量角器充滿好奇心,開始擺弄手中的量角器,并嘗試去測量三角形的每個角。教師巡視檢查,讓學生學會思考,但并未對學生的測量進行指導。經過幾分鐘的嘗試,學生獲得了使用量角器的多樣方法,但也有少數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很多學困生對量角器這一新的工具充滿好奇,知道它是測量角的工具,但卻不知如何使用。教師利用新事物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特點,讓他們在擺弄的過程中逐漸熟悉量角器的使用,從而積極思考測量的方法。教師也可以拿出生活中的物品來替代學生手中的三角形,讓他們去測量。這樣能調動學困生獨立操作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從而能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專項教學
上文分析了學困生發生學困的原因,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做好摸底調查,分析學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究竟是智力因素跟不上,還是學習習慣不好,還是學習方法不當,又或是學習興趣不足。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困難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然后給學困生制定專項教學,通過更具針對性、更有效果的專項教學來補強短板。例如某一學生計算能力差,則要重點給學生講明算理算因,再通過多元化的算式題來提升。例如某一學生是家庭監督不力,則要和學生的家庭建立聯系,幫助家長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強教育和監督。
五、合作幫扶學習
在教學中成立合作小組,合作小組中既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有學困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展開學習,借助小組合作學習起到以強帶弱,以優帶差的教學目的,引導學習優秀的學生幫扶學困生,并且考核標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時常出現學困生現象,而出現學困生的原因也非常多.找出不同學困生成因,對癥下藥,結合上述多項策略和建議,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楊韶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明日,2019,000(042):P.1-1.
[2]劉學芹.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中華少年,2018(2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