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玲
摘 ?要: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數學知識理論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之中。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也不能脫離生活,要創設生活情景,在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建立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氛圍中學習和探索知識,提升其學習效果。為此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情景的創設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情景
1 情景教學法概述
情景教學法是新課改實施后興起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情景教學法,能夠讓課堂更加富有活力與激情,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情景教學法的實質就是由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來采取適當手段,通過情景案例的融入,將未知的數學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傾聽教師的講解,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上,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通過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使得學生被動學習的地位發生轉變,鍛煉學生自主性,順其自然地融入課堂。概括來說,情景教學和小學低年級數學的結合,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自學意識,使學生更加喜愛數學課程,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拉近師生距離,建立起更為頻繁的溝通交流,進一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情景的創設
2.1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是思考的源泉,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學生通過思考又能使問題得到升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隨著問題逐步深入思考與探究,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堂教學在問與思中前行,激發學生進行數學探索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建立數學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使數學課堂向著高效發展。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景進行課題引入,利用多媒體展示楓葉、蝴蝶等學生熟悉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的性質。接著教師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呢?”學生積極思考,尋找軸對稱圖形,如雪松、房屋、衣服等等。接著,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剪刀在紙上剪出心中所想的軸對稱圖形,并在小組內交流、展示,從而直觀地感受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師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多少條對稱軸?……”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有目的地設置問題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聯系實際進行思考,而且能在動手操作中將頭腦中的資料表現出來,促進學生動手動腦,手腦并用。因此,教師應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不斷地認識知識,促進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在學習中發現新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形象化數學知識
因為數學知識中有很多符號、定理等抽象的內容,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形象化數學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播放和教材內容有關的生活圖片、視頻,將知識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堂實踐活動,特別是學生喜愛的游戲,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提高知識水平。
比如講解《長方體與正方體》時,教師先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動圖,兩個立體圖形在屏幕中旋轉,方便學生獲取直觀認知,了解二者的外觀特征。待學生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提出經典的粉刷圍墻問題:“現有一長方體的建筑物,長8米、寬4米、高2.4米,還有一正方體建筑物,邊長是4米。現在要為兩個建筑物粉刷圍墻,每平方米人工費是5元,分別要用多少錢?”這是一個生活問題,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如何求解。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從二者的區別入手,先確定要涂哪幾個平面,然后分別計算面積,再將其合在一起計算表面積,最后乘以每平方米的人工費5元,得出最終答案。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生活和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其應用意識與能力。
2.3 創設操作情景,促進思維發展
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時,應該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通過數學學習,學生可以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掌握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先出示一個長為4厘米、寬為3厘米的長方形,并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給一組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給另一組6個同樣的正方形,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求出長方形面積。第一組學生將全部正方形按照一排4個,擺成了3排,很快得出長方形面積為12平方厘米。第二組學生看著手中的正方形,懷疑教師給錯了個數,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很快發現,將第一組拼的長方形沿長邊從中間對折后,6個正方形正好鋪滿,也就是長方形的一半面積為6平方厘米。教師及時予以肯定。這時有學生提出,四個排一行,代表長方形的長,其余兩個代表長方形的寬,這樣長方形的面積就是4×3=12平方厘米,并進一步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案例中是一個簡單的情景,教師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激發了學生的認知矛盾,讓學生在矛盾中積極思考,促使學生通過不同途徑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創設操作情景,引領學生積極動手操作,發散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認知,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積極創設操作情景,使學生在動手中發現新知識,經過歸納總結,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無形中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情景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在適當情況下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并把握好情景創設時機,切實發揮出教學情景的效能,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關雪嬌.論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景的創設[J].新課程(上),2018(11):183.
[2]張蕾.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景的創設[J].中華少年,2018(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