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岱偉
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中存在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保障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能讓學生更順利完成數學學習,提高其學習興趣及效果。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初中數學怎么組織分層教學,屬于教師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為此,文章以下從三點出發,分析怎么在翻轉課堂這一模式下,順利組織初中的數學分層教學。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翻轉課堂
引言:翻轉課堂即打破教學的常規模式,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課上強調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一類教學方法。而分層教學屬于一類基于學生狀況,以學生分層、問題分層、任務分層等為主要方式的科學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把分層教學、翻轉課堂教學融合應用起來,能讓教學提高科學性,促進學生發展。
一、提供教學課件,保障學生順利完成課前預習
在翻轉課堂中,為保障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教師要對教學課件精心準備,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知識點難度,提供分層式的課件,支持學生完成高效率的課前預習[1]。在分層式課件的提供中,前提是教師對教學難度、學生水平的充分了解,還有對學生層次的有效劃分。在分層式的課件中,一般需要提供基礎課件、進階課件、重難點課件等類型課件,不同類型課件的提供,能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也照顧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比如,在幾何圖形的課堂教學之前,為讓翻轉課堂的分層教學得以順利推進,教師以根據學生狀況、教材內容,對教學課件合理提供。教師要提供“現實物體內抽象出幾何圖形,對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正確區分”“立體圖形類型問題往平面圖形轉化后的問題處理方法,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關系”等內容的課件。上述課件的學習難度會存在明顯的差異,而學生能在課前學習中,基于個人的學習能力、時間安排等狀況,主動結合教學課件完成自學,對幾何圖形的分類、立體圖形還有平面圖形的轉化等提高認識。而一些學生也會在課件學習后,仍舊不能理解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轉化,此類問題便可以交由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積極討論。
二、嘗試階段性的測驗,把握學生學習狀況
在翻轉課堂中,為驗收學生預習的效果,把握后續教學的方向,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嘗試階段性的合理測驗[2]。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興趣及特點,對制作內容合理確定,按照學生狀況對教學計劃合理制定,在教學環節內穿插階段性的有效測驗,讓學生學習的成果得以驗證。而在測驗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問題,做好針對性的學習指導,讓學生提高學習水平,使其構建數學的完善知識框架。
比如,在帶領學生了解軸對稱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嘗試層層遞進式的提問方式完成教學。在課堂中,可以向學生提出“軸對稱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的性質?軸對稱圖形有哪些、對稱軸是什么?”等問題,以此提問學生,使其積極對個人的想法進行表達。而教師應該在提問之后,為學生留出一定時間使其充分思考,以此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在每節軸對稱的課堂后,教師可以安排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解決生活中和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相關的問題,以學生水平、教學各階段為參考合理設計問題的難度,以此階段性的測試學生,讓數學教學得以針對性的進行。
三、組織課上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
在翻轉課堂中,為照顧不同學生,提高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積極組織課上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學生、師生的討論研究,使得學生加強知識理解[3]。教師可以提出層次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解決各類難度的問題,由小組內合作互助,而教師要在學生討論后,積極了解學生小組學習的效果,針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設計教學的活動。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知識中,對更多學生而言,直線、射線及線段屬于有著一定抽象性的概念,他們對各個概念的理解會明顯存在混淆。在翻轉課堂式的分層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能力,在課堂中提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是什么?它們的特點分別是什么?直線和點的關系是什么?”等問題,保障問題難度的分層性,再鼓勵學生結合教學課件、教材,在小組中合作討論各類問題。而在學生的組內合作中,無法理解各類線區別的同學,便能在其他同學生動的講解中,加強對線的了解,提高其學習的效果。而學生分層式的解決各個學習問題,也能讓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促進學生的發展。
結束語:在翻轉課堂中,強調教師提供有效合理的教學課件,以供學生自主學習,而為體現教學的分層性、個性化,讓翻轉課堂提高效果效率。教師也要對階段性測驗、合作學習等方法靈活應用,讓數學課堂呈現新的風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春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探研[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No.1337(12):66-67.
[2]游媛.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數學大世界(小學五六年級版),2020,000(003):17-18.
[3]高澤南.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20,000(009):P.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