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珍
摘 ?要: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期間政治教師需要充分基于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以及時事案例,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質疑意識,使其能夠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強化整體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優化初中生的政治素養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對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政治;創新意識;質疑;情境
一、關注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學習創新能力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師需要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其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初中政治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而使其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期間初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意識形態展開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建問題研討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以及團隊辯論的情況下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理念。例如在教學《公民的義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討論的空間,促使學生能夠針對具體內容展開分析研究,進而更好地提升政治課堂開展的活躍性。除此之外,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將生動的多媒體圖片以及歌曲等融入到思想政治理念知識呈現過程中,由此促使學生能夠在生動的知識內容下提升整體的思想理念水平。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自主質疑意識
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指引學生思考的重要方向,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基于課文中的內容積極提出問題,并對其進行思考,由此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化理解。教學八年級上冊《同伴攜手共進》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交友情境,其間學生可以針對情境中常見的社交行為進行提問,由此更好地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感知,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質疑意識。此時教師要用鼓勵的語言鼓勵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增強其他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他學生認識到,課堂上提到的那些自己想不出來的問題,不僅不會受到老師的嘲笑,而且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問題設問——思考——回答的過程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強化,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積累實踐經驗
初中政治學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起來,促使初中生能夠基于對思想政治理念知識的學習展開案例分析,由此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聲音環境和生活環境,使學生建立基于基本認知的思想政治意識,在這段時間內,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提供相應的幫助,促使他們參與游戲活動,將思想政治意識切實地融入到實際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更強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初中道德活動教學的質量。把初中生的現實生活情境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例如在“消費者權益”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王女士超市購物,購買到過期食品,超市不予退換”的案例視頻,創設學生維權的真實場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探討學生正確維權的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將教材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積極探討和交流。老師以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正確的維權途徑,以此更好地深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理解的程度。
四、穿插時事新聞,提升學生分析問題意識
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穿插時事新聞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分析,也能夠更好地加深學生對國家熱點問題的理解,為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礎。教師自身應該多關注時事,將時事政治融入到初中政治知識教授中,教師要有效利用時事和政治關鍵點,豐富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認識當前形勢和政策,提高學生們的決策能力。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了解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當前我國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疫情控制力度以及生物制藥領域等方面的發展融入到初中政治學習中,促使學生能夠從具有的時事案例分析中提升整體的創新能力,進而為培養公民意識奠定良好基礎。初中政治教師作為引導學生知識學習和實踐的重要主體,教師們應該重視時政和教材內容的結合,發揮政治教育中時事教育的重要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將理論內容與生活實踐充分結合起來,進而為構建良好的知識架構奠定良好基礎。期間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氛圍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此更好地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到問題分析中,進而為培養良好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柯月萍.如何培養初中政治課堂學生的創新意識[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67-68.
[2]嚴素娟.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