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翔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政策的支持,農村小學教學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基本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但是農村小學與城鎮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基礎設施上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誤區,導致小學教師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文章就這幾個觀點展開相應的探討,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給予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推動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使農村的小學教學有更十足的保障。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問題;解決方案
一、 引言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發展特點,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地的教學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圍繞不同的地區所展開的教學過程也是不同的,農村不同于城鎮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時代性,先進性,而近幾年來,人們也逐漸將關注點放在農村的小學教育上。小學數學是所有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能提升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也能提升思維邏輯的開拓,但是現階段小學教師在開展高效課堂時對于教學方法不能正確的掌握,使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出現學習煩惱,產生了厭倦心理,從而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
二、 農村與城市小學數學教學的差距
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基礎設施的配備,農村小學都落后于城市小學,農村小學數學整體成績低于城市,教師不能正確掌握教學方案,不能因材施教,導致整體數學過關率低,從而影響整體學校的發展。
首先,小學數學是打好基礎的一個階段,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停留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但是農村小學的學習基礎要低于城市,這往往源于他們的教材不同教育系統不同導致所教授的知識內容不同,農村學生接受的知識較為片面,不能正確反映數學課堂,而城市小學數學教學所講內容較為廣闊,這些原因導致農村學生的智力開發不充分。一些家長甚至為了節省經費,拒絕將孩子送入學前教育,導致直接步入小學課堂,不能正確適應,不經過教育的孩子,往往情感缺乏一定的表達,拒絕接觸新鮮的事物和人,導致對于新知識不能很好地消化,從而導致整體差距拉大。
其次,因為家長和學校要求嚴格,城市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學習的習慣,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體會生活情感,但是因為眼界沒有開闊,農村學生只局限于農村生活環境,沒有養成習慣,導致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學習,教師在講知識的時候,學生往往會開小差,沒養成聽課的習慣,在布置作業時,學生不能規范完成,沒養成做作業的。另外及時的復習對于小學數學知識的鞏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現階段許多農村小學生只是學習一些新知識,對于以往知識不能及時的復習,沒有養成復習習慣,對于老師出現的錯誤也不敢質疑,導致自身的交流能力下降,不利于長遠的發展。
最后,因為農村與城鎮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學環境與基礎設施方面也處于落后的狀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漸應用到學生的課堂上來,但是因為農村的經費有限,發展較差,沒有將新時代因素融入課堂當中先進的設備下學生會汲取更多的知識,而農村學生只是停留在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層次上來。雖然城市的居民生活規律較快,但是在課余時間他們會給孩子報輔導班以及培訓班,對孩子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下班后他們也會在家自己教授孩子,但是農村因為教學條件有限,許多家長的觀念較為落后,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的復習和教授新知識,另外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因為情感上出現缺漏,導致對于學習不能更好上進,家長不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所想,就會使孩子缺乏交流能力,在該開發智力的年紀選擇沉默。
另外,相對城市教師來說,農村小學的師資能力較差,小學教師往往會靠閱讀書籍來獲取相關教學理念和教學知識,而城市的教師會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根據先進的網絡技術尋求教學的根本方法,教師就相當于黑暗中指路的明燈,如果明燈都不亮,那么路又如何走呢?所以農村教師采取灌輸式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導致教學的時候學生聽不出個所以然,最后浪費的,只不過是彼此的時間和精力罷了。
三、 以學習習慣入手,提升整體課堂效率
良好的習慣對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決定了事情的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導致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的差距,基礎原因便在于習慣的養成,習慣可以轉為學習的動力,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習慣可以左右他們的學習思想,據有效數據研究,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理想,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不能保持一定的學習狀態。所以農村的教師一定要從小學生的習慣入手,緊抓這一方面,以習慣的養成,推動學生成績的提升,進而推動課堂效率的提升,在開展習慣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要想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于習慣的養成或許會浪費許多時間,但是教師一定要靜下心來,落到實處,否則教學過程再精彩,沒有習慣的支撐,教學知識也會變得枯燥乏味。
另外,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農村教師所共同面臨的問題,要想合理的解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習慣養成的前提是教師做足榜樣,學生會把教師當做學習的標桿,只有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習慣,學生才會積極的模仿,對于知識的閱讀是習慣養成的前提,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這兩門學科都有相關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所以教師要使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對于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公式能夠及時地記憶,但是傳統的閱讀方法不適用于習慣帶來的發展規律,他們往往在閱讀兩遍后就會產生厭倦心理,教師要著重這一方面的考慮,由教師帶頭進行閱讀,學生緊隨其后抓住具體知識進行具體閱讀。另外不同學生的發展是不同的,對于不同的公式和數學概念的理解也亦是不同的,教師要合理區分學生的發展,指導學生對每一章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閱讀,關鍵的公式與理論要進行圈記,對于數學知識也不能采取盲目的記憶,教師一定要給予正確的指引。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體現,所以教師要加大課堂習慣的養成,使學生明白教師的各個指示所代表的意思,首先要做到看,在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會將相關理論和公式記在黑板上,要求對學生養成看的習慣,知道教師板書的內容。著重從學生的聽入手,聽不僅僅是指對于數學知識的聽講,更多的是對于問題的聽講,對于交流過程的聽講,讓學生明白所講的內容,要教會學生思考,思考的簡易便是想,對于課堂內容進行回想,在課后對于相關知識進行回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進課堂的展開,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習慣對于學生的影響將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