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洪偉

哈爾濱市呼蘭區雙井街道工農村位于呼蘭老城區火車站東側的城鄉接合部,是一個有4 000多人口的大村。雖然占有地理優勢,但由于一直缺少懂經營管理的帶頭人,發展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一度滯后。多年來一直在外地打拼的董洪濤回到工農村主政后,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董洪濤帶領全村人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1988年,年僅18歲的董洪濤開始在家養豬。到1994年,他養豬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年出欄400多頭。1995年,由于價格和市場等原因,他投入的6萬多元資金全打了水漂,辛苦攢下的錢全賠光了。1996年,董洪濤經過反復思考,踏上南下的列車。這一走就是13年。他去過山東壽光,倒賣過蔬菜、開過飯店;2001年3月,眼見國內物流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頭腦靈活的他只身一人來到北京,做起了物流生意。憑借誠信經營和合理規劃,他的物流生意越做越好。
2003年,董洪濤的物流生意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就在這一年,他在做物流生意時結識了一家為礦山生產液壓支架的廠商,他們談得很投機。了解到當時該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董洪濤抓住機會,決定到山西向這一方向發展。他跑工商、跑稅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辦完了所有建廠手續。短短半年時間,憑借勇氣和良好的信譽,他贏得了七八單每單超過百萬元的生意。這時的董洪濤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此時的他經常想到家鄉的發展。
2009年春節,在外打拼多年的董洪濤利用煤礦春節期間放假的間隙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走親訪友。其中一位中學老師的話深深打動了董洪濤,那位老師說:“洪濤啊,你在外面發展得很好呀,我們都為你高興。家鄉這幾年也有了很大變化,但缺少你這樣敢打敢拼的帶頭人,否則將發展得更好。”春節過后,臨告別時,鄉親們都說:“洪濤呀,你看看咱們村的泥巴路,還有很多利用不上的條件,回來吧,你腦袋活,帶領我們一起干吧。”回到山西后,老師和鄉親的話始終縈繞在他的耳邊,經過深思熟慮,董洪濤決定回鄉發展。通過軟磨硬泡,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后,他立即攜妻帶子回到了工農村。
回到家鄉后,董洪濤對工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據工農村的區位特點和人力等資源優勢,他認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大勢所趨。董洪濤外出考察學習了很多合作社的成功經驗,提出了組建一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和一個生豬合作社的想法。但是村民不認同,他就挨家挨戶擺事實、講道理。
2010年1月份,董洪濤牽頭成立了綠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惠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蔬菜合作社已經有會員80多戶,生豬合作社有會員20多戶。每年每個合作社為會員創收比普通種植戶、養殖戶多上萬元。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西蘭花、韭菜、大蔥、馬鈴薯等露地菜為主。
雖然目前兩個合作社還不完善,土地尚未連片,養殖尚未集中,管理也未完全統一起來,但群眾的積極性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隨時都有要求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受此拉動,工農村“以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周期短效益高禽畜為主,以發展對外勞務經濟為輔”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形成。2011年,呼蘭區范圍內,大蔥滯銷。而董洪濤牽頭成立的合作社由于采取訂單銷售的方式,菜農沒有受到影響,當年收入繼續增加。現在全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 800多畝,占耕地面積的30 %以上;大小養殖戶80多家;年輸出勞動力近千人。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9 900多元,比董洪濤剛回來時增長了4 300多元。
2009年剛回來時,工農村村民出行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子位于城鄉接合部,道路狀況很糟。看到這一情況,董洪濤決定幫助村里先修路。街道領導得知這一消息后,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由于2008年工農村沒有成功選舉村主任,就臨時委任董洪濤為工農村負責人,待換屆選舉時再讓他依法參加選舉。這樣既可以方便他為村里工作,也可以在換屆選舉時檢驗他在群眾心目中的威望。董洪濤就這樣擔負起帶領工農村人發展的重擔。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從自己腰包里拿出了30萬元,作為配套資金建成了6公里的白色路面。之后,他又拿出10多萬元,在村內主要路段修建了3條砂石路,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董洪濤還十分關心村里的困難戶,多次為張志忠等困難戶墊付醫藥費,每年累計都在萬元以上。
2011年,董洪濤被選為工農村黨支部書記,2014年連選連任。工農村位于城鄉接合部,外來人口多,社會治安不是很好,董洪濤上任后,協調在村主要路段安裝了攝像頭,實行全時段監控,并進行了大力宣傳。此后,村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為村民生產生活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面對破舊的辦公環境和落后的文娛設施,董洪濤把村辦公場所進行了完善,建立了圖書室、老年活動室,以及村級辦公場所必需的計劃生育室、兩委辦公室等場所;安裝了無線廣播器材;修建了健身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2014年,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墊付資金20萬元,又修建了4公里白色路面,全村路面硬化率達到了90 %。同時,安裝路燈60盞。他逐戶做村民工作,村民自家門前的路邊溝村民自己改造,村里統一粉刷了墻體,總計12 000延長米。2015年,村里實施改水工程,讓村民都吃上了潔凈衛生的自來水。
董洪濤在日常工作中也都盡心盡力,從日常黨建工作到群眾路線教育等活動開展,從合作醫療收繳到土地確權等實際工作,他都能做到讓群眾和上級政府滿意。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董洪濤帶領全村黨員開展得有聲有色,代表街道迎接了哈爾濱市委的檢查指導。面對特殊危險情況,董洪濤也能挺身而出。2021年3月15日,董洪濤在入戶走訪調查時發現有小偷進入農戶家里進行盜竊,他不懼危險與竊賊進行廝打,嫌疑人衣服被拽掉,趁機逃脫。董洪濤立刻用自己的手機連接村里的廣播喇叭進行廣播,村民紛紛走出家門,對竊賊進行搜尋圍堵。參與圍追堵截的村民有100人以上,最終將竊賊擒獲,交給了公安機關。
董洪濤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充分認可,先后被評為呼蘭區優秀政協委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6感動呼蘭年度人物”稱號。工農村被評為黑龍江省“三星級美麗鄉村”。
